
邈远貌。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晨装凌莽渺,夜泊记招摇。”
“莽渺”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字面构成
核心含义
既可形容具体事物的模糊、难以辨认(如景象、气象),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思维、目标)的虚无缥缈或不确定性。
古籍用例
唐代诗人顾况在《送从兄使新罗》中写道:“晨装凌莽渺,夜泊记招摇”,此处“莽渺”指邈远、辽阔的意境。
现代用法
例如:“他的计划过于莽渺,缺乏具体步骤。” 这里侧重不明确、难以实现的语义。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口语中较少见。若需强调“遥远”,可用“苍茫”“浩瀚”;若强调“模糊”,可替换为“朦胧”“迷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诗注解。
《莽渺》这个词在汉语中指的是广阔浩渺、辽阔茫茫的样子。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辽阔广袤,或某种感觉的宽广深远。
《莽渺》词的部首是艸(草字头),总共有12个笔画。
《莽渺》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中的一些偏旁字形。《说文解字》中没有单独的《莽渺》字条目,这可能与其形成较晚或者使用较少有关。
《莽渺》的繁体字为「莽渺」,繁体字保留了原始形态,没有偏离其意义和基本结构。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莽渺」并不是常见的汉字,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并未特别记载其具体写法。
1. 面对大海,我深深被其莽渺无边的壮丽景色所吸引。
2. 人生若只局限于平庸琐碎的小事,永远无法体悟大千世界的莽渺与辽阔。
3. 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勾勒出了宇宙的莽渺无垠。
莽荒、渺茫、渺小、莽撞
广阔、无垠、浩渺
狭小、有限、狭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