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贫羸的意思、贫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贫羸的解释

贫穷瘦弱。《汉书·邹阳传》:“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 颜师古 注:“衣食不充,故羸瘦也。一曰:羸,谓无威力。”《梁书·武帝纪中》:“总总九州,远近民庶,或川路幽遐,或贫羸老疾,怀寃抱理,莫由自申。” 元 刘因 《和陶诗·饮酒》:“贫羸谁我欺,田庐安所止。”亦指贫穷瘦弱的人。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羸乎?”《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慈 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贫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贫羸”指贫穷且瘦弱的状态,包含物质匮乏(“贫”)和身体虚弱(“羸”)两层含义。其中“羸”在古汉语中既可指身体瘦弱,也可引申为缺乏社会地位或力量(如颜师古注《汉书》时提到“羸,谓无威力”)。

二、引证与用法

  1. 指个体状态

    • 《汉书·邹阳传》描述“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强调底层文人因贫困而体弱。
    • 元代刘因诗句“贫羸谁我欺”则体现个人对贫困瘦弱境遇的感慨。
  2. 指群体特征

    • 汉代刘向《新序》提到“散府库以赐贫羸”,将“贫羸”作为需要救济的弱势群体代称。
    • 《三国志》记载仓慈“抚恤贫羸”,反映古代官员对贫困百姓的体恤政策。

三、综合解析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描述经济与身体双重困顿的状态,常见于历史叙事或政策记录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可通过古籍理解其社会背景,例如古代赈济措施或文人境遇描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书》《新序》等原文段落。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贫羸

贫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贫弱、憔悴、瘦弱、衰弱。

拆分部首和笔画:贫字的部首是贝,羸字的部首是羊。贫字共有8笔,羸字共有13笔。

来源:贫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的一本字典,对于汉字的解释和分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繁体:贫羸的繁体字为貧癆。

古时候汉字写法:贫字最早的古代写法为“貧”,其中“豆”代表了一个小小的家庭财产,表明穷困的意象。羸字最早的古代写法为“眭”,最早是用来表示小心、谨慎的意思,后演变为形容衰弱、病弱。

例句:
1. 他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身体十分贫羸。
2. 这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显得十分羸弱。
3. 贫羸的身影在寂静的街道上默默走过。

组词:贫病交加、贫病双全、贫病交迫、贫穷、羸弱、贫困等。

近义词:憔悴、瘦弱、消瘦、慵懒等。

反义词:健壮、强壮、丰满、健康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