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步步娇的意思、步步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步步娇的解释

曲牌名。一名潘妃曲。属北小令,双调,并可入套。如 元 商挺 《步步娇·失题二首》。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词名之最易填者,如《皂罗袍》、《醉扶归》、《解三酲》、《步步娇》、《园林好》、《江儿水》等曲,韵脚虽多,字句虽有长短,然读者顺口,作者自能随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步步娇"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在两个领域使用:

  1. 作为戏曲(尤指昆曲)表演程式术语:

    • 基本释义: 指戏曲舞台上,特别是昆曲中旦角(如闺门旦、花衫)行走时的一种经典步法。其特点是演员以脚尖先虚点地,再缓缓落下脚跟,配合腰肢、脖颈的轻微摆动,步履细碎轻盈,身姿摇曳生姿,展现出女子(尤其是年轻女子)的婀娜体态、娇柔妩媚和含蓄内敛的气质。
    • 动作要点: 强调“步”的细小、节奏感和“娇”的神韵。要求演员控制步幅,行走时身体保持平稳但有韵律感,眼神、手势、身段协调配合,传达出特定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情绪(如大家闺秀的端庄含羞、少女的活泼娇憨)。
    • 艺术表现: 是塑造古典女性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常用于表现人物在花园漫步、闺房行走或表达羞涩、喜悦等情境。其名称本身就点明了这种步态的核心特征——通过“步步”展现行走的动态,通过“娇”点明其传达的柔美、娇羞的神韵。
    • 来源参考: 这种步法及其名称源于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昆曲的表演体系,是历代艺人总结提炼的程式化动作。相关描述和规范可见于戏曲表演理论著作和教学文献。例如,《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相关条目中会解释此类表演程式术语。具体表演技巧可参考昆曲表演艺术家或理论家的著作,如《昆曲表演学》(来源:昆曲研究文献)。
  2. 作为词牌名:

    • 基本释义: “步步娇”也是一个词牌的名称,属于北曲小令曲牌,常用于散曲或剧曲中。
    • 格律特点: 此词牌有其特定的句数、字数、平仄和押韵格式。
    • 文学意境: 词牌名本身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常被用来填写描写女子情态、春景闺怨或抒发细腻情感的作品。其名称暗示了内容或情感基调应与女子的娇柔步态或娇媚情思相关。
    • 来源参考: 该词牌可见于传统曲谱集,如《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或《钦定词谱》(来源:古典文学词谱文献)。最著名的用例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一折中杜丽娘所唱的【步步娇】曲牌:“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这段唱词生动地描绘了杜丽娘对镜自怜、娇羞步行的情态,完美诠释了词牌名的意境(来源:汤显祖《牡丹亭》)。

“步步娇”一词的核心在于“步”与“娇”的结合:

无论是在戏曲舞台上作为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步法程式,还是在文学中作为一个充满意象的词牌名称,“步步娇”都精准地捕捉并艺术化地表现了古典女性特有的、带有娇柔之美的行走风韵和情感世界。其“娇”字源于古汉语中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性情可爱之意(《说文解字》释“娇”为“姿也”,段玉裁注:“好也”)。

网络扩展解释

“步步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曲牌名称(主要含义)

  1. 来源与分类
    这是北曲双调的曲牌,又名“潘妃曲”,常见于元曲中,既可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数。例如元代文学家商挺的《步步娇·失题二首》即采用此曲牌。

  2. 格律特点
    南曲中属于“仙吕入双调”,第三句押仄韵时需符合“平去上”的声律规则,常见于传统戏曲的唱段设计。

二、形容女子步态(较少见用法)

部分资料提到其字面可理解为“每一步都娇美”,形容女子行走时仪态轻盈、姿态柔美,但这一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更多出现在文学化描述或网络释义中。


提示:若需了解曲牌的具体格律或相关作品,可参考《全元散曲》或戏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林版授饱醋生禅心伧劣打短工大忽雷黛草当国大秋作物鼎器顿河夺席蠹众木折耳冷凤箫冯谖剑夫调干肥阁殿横海志皇皇不可终日驾部教材皦镜介之推静电迹人积怨恺弟控遏勑诫乐祸不悛裂巴龙井寺落井投石民粮蚍蜉贫破劝誉曲学多辨人兵容表荣齿三浴三衅申酌时激世鉴收小的耍两面派水冶説人家朔云松缓跳水池吐噏五熟湘神响像溪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