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其间凶残之党,乐祸不悛,则须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其有暴君,终於不省,乐祸不悛,则有如前之所言者。”
“乐祸不悛”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示例
三、用法与结构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乐祸不悛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人们以他人的不幸和苦难为乐,并且没有悔过改变的意愿。在这个词中,乐指的是欢喜,祸指的是苦难,不悛指的是不悔改。整体意思就是指某人对他人的困境或不幸感到快乐,并且不想改变自己的恶劣行为。
乐祸不悛的拆分部首为“乙”和“心”,其中乙是部首,心是偏旁部首。乐祸不悛的总笔画数为18画。
乐祸不悛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尔雅·释诂》。这个成语是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整理,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用于形容那些喜欢看到别人不幸而又毫不后悔的人。
乐祸不悛的繁体字为樂禍不悛。
古代汉字写法中,乐祸不悛的写法可能会有变化,但大致上和现代汉字写法相似。
他是个乐祸不悛的人,总是开心地看着别人遭受痛苦。
乐见他人不幸、来者不拒、多行不义、作恶多端等。
喜忧参半、以他人之悲为乐、沾沾自喜等。
悲天悯人、怜悯他人、乐善不倦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