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 代掌管狩猎之官。《周礼·地官·序官》:“迹人,中士四人。” 郑玄 注:“迹之言跡,知禽兽处。” 孙诒让 正义:“此迹人亦掌踪迹禽兽,知其所藏之处。”《左传·哀公十四年》:“迹人来告曰:‘ 逢泽 有介麋焉。’” 杜预 注:“迹人,主迹禽兽者。”
(2).指探子。 唐 李邕 《左羽林大将军臧公神道碑》:“获其迹人,审其阴计。”
“迹人”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双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时代背景理解:
指掌管狩猎事务的官员,职责包括:
指探子或侦查人员,负责追踪敌情:
“迹”字本义为踪迹、脚印(),引申为追踪行为。两种含义均与“追踪”相关,但对象不同:前者针对野兽,后者针对人类情报。需注意,该词现代已不常用,多出现于古籍或历史研究场景。
迹人是一个中文词汇,由“迹”和“人”两个字组成。
部首:辵(辶)
笔画:9
“迹人”一词来源于古代汉族的姓氏。“迹”意为足迹、踪迹,而“人”则表示人类。
此词的繁体字为“跡人”。
在古代,人们使用傍点字体来书写这个词。“迹”字的上方加一个点,表示足迹;而“人”字则保持原状。
1. 我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串小动物的迹人。
2. 这幅画里的迹人非常真实,仿佛能够走出纸面。
迹象、迹地、人迹罕至
足迹、踪迹、痕迹
凭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