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介之推的意思、介之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介之推的解释

(1).亦称“ 介子推 ”。 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 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 ,名 光 。”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介之推 、 烛之武 , 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 介推 ”。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 白驹 、 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 ********* 《初秋杂感》诗之二:“ 介推 辞禄人争说, 韩信 称王事岂真?”

(2). 春秋 时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介推》:“《说苑》, 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介之推(又称介子推、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其事迹和思想在《左传》等典籍中有明确记载,并衍生出多个民间传说。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身份背景
    介之推是晋国贵族,曾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19年。在流亡期间,传说他曾"割股奉君"(割下自己的肉为晋文公充饥),但这一情节未见于《左传》正史记载。

  2. 不言禄事件
    晋文公即位后封赏随从,介之推未主动求赏也未获封。他认为晋文公即位是"天未绝晋"的结果,其他臣子争功是"窃天之功",并留下名言:"身将隐,焉用文之?"(既然要隐居,何必再用言辞修饰)。

  3. 思想核心

    • 天命观:认为君主即位是天道所归,非人力可居功
    • 气节观:主张"不言禄"的淡泊名利精神
    • 知行合一:拒绝接受事后封赏以践行理念
  4. 历史影响
    与母亲隐居绵山而终,晋文公为表追悔将其隐居地封为"介山"(今山西介休)。后世寒食节传说与其被焚死的故事相关,但《左传》仅记载"隐而死"。

  5. 文化意象
    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功成不居"的精神象征,其"不言禄"典故被《庄子》《说苑》等多部典籍引用,唐代卢象《寒食》诗更使其与民俗结合。

注:关于"割股奉君"和寒食节传说,主要见于后世文献如《琴操》《荆楚岁时记》,与正史记载存在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介之推》的意思

《介之推》是指一种古代繁体汉字,它的意思是指介绍、引荐、推荐。这个词通常用于介绍人、物或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介之推》这个词的部首是「人」,也就是表示人的意思。它的拆分笔画为「7画」。

来源

《介之推》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国。它最早出现在楚辞中的《离骚》一诗中,用来描述人物互相推荐的情景。

繁体

《介之推》这个词的繁体字为「介之推」,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包含了许多笔画和部首。由于简体字的普及,现在在正式场合很少使用繁体字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不同。对于《介之推》这个词来说,它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但整体上结构和意义都是相同的。

例句

1. 我想向你《介之推》一位非常知名的作家,他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2. 这本书是我的好友《介之推》给我推荐的,我相信它一定很精彩。

组词

1. 推荐:表示向他人介绍、引荐。

2. 介绍:表示向他人说明、展示事物、人物或情况。

3. 引荐:表示向他人引导、推荐。

近义词

近义词:推荐、引荐、宣传、介绍。

反义词

反义词:拒绝、排斥、忽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