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三衅三浴 ”。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薰之,听僕之所为,少安无躁。”
“三浴三薰”是一个源自古代礼仪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核心解释
指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表示以极高的礼节对待他人,体现尊重与郑重。该词与“三衅三浴”同义,强调通过反复清洁身体和熏香来表达敬意。
延伸理解
部分资料提到其可能带有“过度讲究清洁修养”的贬义,但主流语境仍以褒义为主,强调礼仪的庄重性。
适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该成语主要体现古代对礼仪的重视,现代多用于强调对他人的极度尊重或郑重态度。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贬义。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成语词典等来源。
《三浴三薰》是一个成语,意为三次沐浴和三次熏香。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特别爱干净,注重个人卫生。
《三浴三薰》的部首是“水”和“草”,分别是第三和第二十二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30。
《三浴三薰》最早出自《论语》中的“子夏问曰:「『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如有所立,则以『三年』可立也?」子闻之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天下有道;其人亡,则隐乎草薪。如求得其情与其义,或薰三天,或竭三月,然后见其于未萌。”即通过使用“薰”和“浴”,来表示洗净身体之外,还需要洗涤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浴三薰》的繁体写法为「三浴三熏」。
在古时候,偏旁部首通常以图形来表示。由于长时间的演变,现代汉字的造型与古汉字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三浴三薰」可以写作「又又又上泳又又又冰」。
他对个人卫生十分注重,每天早晚各洗一次澡,出门前还要熏香,可真是个「三浴三薰」的人。
组词可以包括:三浴六甲、三寸不烂之舌、三心二意等。
与「三浴三薰」的近义词可以是「一洗二刷」,意为洗澡和刷牙非常勤快。相对的反义词可以是「不洗不刷」,意为不注意个人卫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