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战国 韩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 韩子 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陈书·袁宪传论》:“ 韩子 称为人臣委质,心无有二。 宪 弗渝终始,良可嘉焉。”
(2).指 唐 韩愈 。 宋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 韩子 曰:‘ 尧 以是传之 舜 , 舜 以是传之 禹 。’” 明 高启 《驱疟》诗:“ 韩子 盖有託,谁能辨其诗?”按, 韩愈 有《谴疟鬼》诗。 清 刘大櫆 《程书原传赞》:“余未识 秋官 , 秋官 一见余文,即以为今之 韩子 。” 清 董正位 《<归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叶称 韩子 ,而与 韩子 同时者有 柳子厚 、 李习之 。”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汉书·艺文志》:“《韩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韩 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杀之。”
“韩子”一词在汉语词典及文献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指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后世常以“韩子”尊称。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思想体系以“法、术、势”为核心,主张君主集权与严刑峻法,代表作《韩非子》收录《孤愤》《五蠹》等55篇政治哲学论著(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2. 指典籍《韩非子》 作为先秦法家经典文献,《韩非子》被历代注疏家称为“韩子”。例如清代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序言明确标注:“韩子之书,至今不废。”该典籍包含中国古代最早的法理学论述,其中《显学》篇提出“世异则事异”的变革观,对秦汉政治制度产生直接影响(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韩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注意:具体语境中需根据上下文判断“韩子”所指对象。例如,讨论法家学说时多指韩非,而文学或儒家传承中则可能指韩愈。
梆梆硬抱饥渴霸业笔外法不识闲儿擦磨初测楚情出虚恭漎漎蹴步错念麤且怠沓玷捶趸批饿狼二武旛儿棼错封己风驱电扫奉送凤枭同巢改玉干纲瓜州贵忙贵牲海涸石烂豪言壮语何辜怀刑黄罴绛都春降色劫数精慧机汽老雕虫恋主流露遛马流水落花命代逄逄谴夺乾启钳语侵蟊少年行申纾神心侍视手高手低手烛水帘属姓天慧挑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