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 蘢葱 ”。花木繁茂貌。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高斋诗话》云: 唐 人题 唐昌观 《玉蘂花》诗云:‘一树瓏鬆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堦前碎月明。’” 金 高士谈 《梨花》诗:“烂熳雪有香,瓏鬆玉仍刻。” 清 黄宗羲 《过云木冰记》:“瓏鬆插於幽篁,缨络缠於萝闕。” 清 陈维崧 《水龙吟·白莲》词:“水明楼下相看,凉荷一色瓏鬆地。”
(2).凉爽貌。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秋肌出釧凉瓏鬆,梦不堕少年烦恼丛。”
“珑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1. 花木繁茂貌
指植物生长茂盛、枝叶葱茏的状态,与“茏葱”同义。例如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的唐诗:“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即以“珑松”形容玉蕊花的繁盛姿态。金代高士谈的《梨花》诗中也有“烂熳雪有香,珑松玉仍刻”之句,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用法。
2. 凉爽貌
用于描述清凉、舒爽的环境或感受,如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中“珑松插於幽篁,缨络缠於萝闕”,此处既指景致繁茂,也暗含清凉之意。
补充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了古代典籍和现代词典的权威解释,可通过参考汉典或《苕溪渔隐丛话》等来源获取更完整的例证。
《珑松》是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一种树木的名称。这种树木长得高大挺拔,树冠繁茂,常见于山区。
根据汉字的组成规则,可以将《珑松》这个词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王和木。在拆分为部首的基础上,整个词汇有12画。
《珑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关雎》这篇古代文学作品中。在文中,诗人用《珑松》来形容树木的美丽和高大。
《珑松》的繁体字为「曨松」。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些许不同。对于《珑松》这个词,古代的写法是「»王+木」。
1. 这片山区到处都有茂密的《珑松》,景色十分壮观。
2. 他正在种植一棵高大的《珑松》,希望它将来能成为村子的地标。
1. 组词:珑松树、珑松林、珑松叶。
2. 近义词:红松、华松。
3. 反义词:虎松、刺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