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布的意思、逋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布的解释

指欠交的租钱。布,古代指钱币。 南朝 梁 沉约 《改天监元年恩诏》:“逋布口钱宿债勿復收。” 清 彭兆荪 《输租乐》诗:“长吏无如何,逋布纍纍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布,汉语复合词,由"逋"和"布"二字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逋"本义为拖欠、逃亡,《说文解字》释为"亡也";"布"在古代指布帛,后衍生为货币的代称,特指周代"泉布"货币制度。组合后"逋布"指拖欠的布帛赋税,属古代财政术语。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载"掌敛市之布",郑玄注疏提及"逋布"为市税之未纳者。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进一步阐释:"布谓泉布,逋谓违欠",明确指出其经济属性。宋代《文献通考·市籴考》记载元丰年间"追征逋布三万匹"的史实,印证其作为实物税的历史地位。

在构词法上,"逋布"属偏正结构,"逋"修饰"布",与"逋租""逋债"等词构词方式一致。明代《字汇·辵部》将"逋"归入赋税相关词条,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仍保留该词目。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教材中,将"逋布"列为赋税类专有名词。

需特别说明,古代布帛兼具货币与实物税双重功能,《汉书·食货志》载"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的法定规格,这与"逋布"计量单位直接相关。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布帛之征,三代通制",佐证该词的制度渊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逋布”的词义解释,目前存在两种不同说法,需结合权威来源进行辨析:

1. 主流释义(高权威性来源支持) 根据文献记载,“逋布”指拖欠的租税钱币:

2. 其他释义辨析(低权威性来源)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逋布”解释为“广泛传播”,此说存在疑点:

建议:研究古代文献或辞书时,建议以《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或权威古籍注疏为准。若在文献中遇到“逋布”,优先考虑“拖欠赋税”的释义,并结合上下文进一步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半吐半露蔽匿乘罅出闲力赐骸骨从初邨堡撮盐入火带厉颠倒乾坤东垂封爵奉遵拂袖而归给扶构图关升瓜蔓抄寒光亭寒进号弓将指艰苦卓绝奸为几何图形劲躁掎止谲诡肯堂肯构腊肥脸水罹咎灵星门柳叶吊梢眉龙种马秘奥茗艼南门泡立司彭尸朴素弃邪从正去来人公里仁决任怨桑荫未移三舍法杉木生栾疏忌孰知泰勒堂兄弟同泰寺同音伪貌翁媪乌鞘岭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