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关升的意思、关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关升的解释

见“ 关陞 ”。


亦作“ 关升 ”。 宋 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及其久也,循习而例不明,以为凡仕者必关陞,必改官,此上所设以待人之求,而其进取条目之限当如此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郎中用资序》:“郎中、员外郎亦自为两等,颇因履歷而授之。后来相承,必欲已关升知州资序者为郎中。”《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曾任知州而为郎官、卿监,曾任卿监、郎官而復出为监司之人,陈乞关陞者,依两任无人荐举条例,特与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关升"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主要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的官制语境中使用。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制度两方面理解:

  1. 核心含义:

    • 字面拆解: "关"在此处可理解为"关联"、"关乎"或指官府文书往来、审核的过程;"升"即晋升、提拔。
    • 制度定义: "关升"特指宋代及以后部分朝代实行的一种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它指的是官员在达到一定任期和资历后,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勘验(即"关"的环节),确认其资格、政绩、有无过失等符合规定,才能获得晋升(即"升")到更高级别或更优职位(如从地方官升为京官,或从低品阶升至高品阶)的资格和机会。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吏部等机构的审核批准。
  2. 制度背景与运作:

    • 与磨勘制度紧密相关: "关升"是宋代"磨勘"制度的核心环节之一。磨勘是对官员资历、政绩的定期考核审计。"关升"则是在磨勘合格的基础上,具体办理晋升手续的关键步骤。官员需要满足规定的年限(如"知县两任关升通判"),并通过磨勘无过失,才能申请"关升"。
    • 程序性: "关升"强调的是一个程序性的审查过程。官员或其所在机构需要提交相关文书材料(如历纸、考状),上级或中央部门(主要是吏部)对这些材料进行核查、比对、确认(即"关"),确认无误后,方予办理升迁(即"升")。
    • 目的: 旨在规范官员升迁,防止滥升,确保晋升者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控制官僚队伍规模和结构的管理手段。
  3. 现代引申或网络语境(较少用):

    • 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关升"已非常罕见。在极少数网络或特定语境下,可能被借用字面意思,模糊地表示"关系到晋升/提升"的事情或因素,但这并非其标准或主流含义,且缺乏权威依据。

权威参考来源:

由于"关升"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其权威解释主要来源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制、特别是宋代政治制度的史学著作和权威辞书:

  1. 《宋史》及历代正史《职官志》: 如《宋史·职官志》中关于官员考课、磨勘、升迁的记载是理解"关升"制度最根本的原始史料。虽然书中可能不直接出现"关升"一词,但详细描述了其运作的制度和流程。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
  2. 《辞源》(修订本): 作为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和文史典故的大型辞书,《辞源》对"关升"有较为准确的释义,通常会指明其宋代官制背景及与磨勘的关系。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3.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 该辞典由史学专家编纂,其"关升"词条会提供基于史实的精确定义和历史背景介绍。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
  4. 宋代典章制度研究专著: 如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等学术著作,会对"关升"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阐述,是理解其内涵的权威学术参考。来源:相关学术出版社(如中华书局、河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史学专著。
  5. 《汉语大词典》: 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也收录了"关升"词条,提供释义和书证(古代文献用例)。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关升"是一个源自宋代官制的特定词汇,核心含义是指官员在满足一定资历条件后,经过官方审核程序(关)获得晋升资格或实现职位升迁(升)的制度性过程。它与"磨勘"制度紧密相连,是古代官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其权威解释需参考研究中国古代官制(尤其是宋代)的史学著作和大型历史语文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关升”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与宋代官员选拔制度相关,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略有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宋代官员按一定资历和规定程序晋升官职的制度。该词由“关”(指审核、核准)和“升”(晋升)组成,强调通过官方审核后的职位提升。

二、详细解释

  1. 制度背景
    宋代官员晋升需满足特定资历要求,并经过朝廷核准,称为“关升”。例如,从地方知州晋升为中央郎官或监司时,需符合两任无人荐举的条例。

  2. 操作流程
    官员需积累一定任职年限并通过考核,方可申请晋升。如叶适《送刘茂实序》提到,官员若长期循例不明晋升规则,会认为“凡仕者必关陞(升)”。

  3. 特殊豁免
    部分情况下可免去举荐人要求。如《续资治通鉴》记载,曾担任知州或监司的官员申请晋升时,可“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三、其他解释差异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关升”解释为“关系升华、地位提升”,但此说法缺乏历史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总结

“关升”本质是宋代官僚体系中的晋升机制,强调资历与制度审核的结合。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容斋四笔》《续资治通鉴》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班轮包钞保胎荜门委巷惨狱赤剥剥词惭电动机雕城帝聪东抄西转凡音汾阳宫服车浮竞府上高菓子茶孤音闳放耲耙怀旧花炮将门角踢接风兢怀矜赏祭月距堙寇略寇枿连牵廉政躐冒霾曀迷拐排除盘中诗赇吏戎具箬竹散徙上究潸流身裁诗节锁碎糖厂绦虫推结晚达网聊网漏吞舟王义蜗角蝇头县父母像夹恓恻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