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布的意思、逋布的詳細解釋
逋布的解釋
指欠交的租錢。布,古代指錢币。 南朝 梁 沉約 《改天監元年恩诏》:“逋布口錢宿債勿復收。” 清 彭兆荪 《輸租樂》詩:“長吏無如何,逋布纍纍多。”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逋布”的詞義解釋,目前存在兩種不同說法,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1. 主流釋義(高權威性來源支持)
根據文獻記載,“逋布”指拖欠的租稅錢币:
- “逋”指拖欠、未按時繳納(如“逋欠”“逋逃”);
- “布”是古代貨币名稱(如《周禮》記載“掌邦布之入”)。
例:南朝梁沉約詩句“長吏無如何,逋布纍纍多”,生動描繪了百姓拖欠賦稅累積的情景。
2. 其他釋義辨析(低權威性來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逋布”解釋為“廣泛傳播”,此說存在疑點:
- “逋”無傳播義項,“布”雖有散布義,但“逋布”組合不符合古漢語常見構詞法;
- 可能是對“布”字單字義的誤推。
建議:研究古代文獻或辭書時,建議以《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工具書或權威古籍注疏為準。若在文獻中遇到“逋布”,優先考慮“拖欠賦稅”的釋義,并結合上下文進一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布(bū, bǔ)是一個具有多種含義的漢字詞語。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由“辶”(走之旁)和“布”(布都簋旁)構成。
“逋”字的本義是指逃跑、逃離的意思。它通常用來描述人或動物逃離某個地方,脫離某種情況的行為。例如,“逋亡”可以表示逃亡,“逋負”可以表示失敗逃脫。
“布”字的本義是指用織物覆蓋或分配。它也可以表示展開、開展的意思。例如,“布置”可以表示安排、籌劃,“伸張大義布道”可以表示宣傳、傳播。
“逋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漢字中,逋布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很難确定,因為漢字演變和标準化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變化。
在繁體字中,逋布的寫法仍然保留着與簡體字相似的樣式。盡管繁體字在台灣和香港仍然使用,但在大陸地區,使用繁體字的情況已經相當少見。
以下是一些關于逋布的例句:
1. 他逋離了沉重的工作壓力。
2. 經過周密的布置,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有一些與逋布相關的組詞,如逋逃、逋亡。這些詞語都與逃離、逃跑有關。
“逋布”并沒有特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然而,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時可以使用其他詞語來表達相似的意思或相反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