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罹咎的意思、罹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罹咎的解释

遭受祸患。语出《书·洪范》:“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国语·晋语一》:“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祗罹咎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帝乃忧中国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罹咎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罹”与“咎”两个单字构成。《汉语大词典》将“罹”解释为“遭受、遭遇”(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现代汉语词典》界定“咎”包含“灾祸”和“罪过”双重含义(第7版)。二字组合后,该词具有以下核心语义:

一、本义指遭受灾祸 《尚书·洪范》中“罹咎”最早指天降灾殃,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孔颖达疏将此典故注解为“罹咎于天”。该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国家或个人因违背天道而受惩。

二、引申为承担罪责 《说文解字注》释“咎”为“过失也”,《辞源》记载自汉代始,“罹咎”逐渐衍生出因自身过失获罪的含义。如《汉书·王莽传》中“群臣罹咎者众”,即指臣属因政治失误被追究责任。

三、现代语言中的使用演变 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统计,该词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保留率为0.003%,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成语大词典》将其标注为“书面语、历史词”(2013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罹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遭受责难、惩罚或祸患,常用来描述因过失、错误而承担后果的情况。

二、字义解析

三、文献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意为不符合中道但未酿成大错的人,君主应宽容接纳。此外,《国语·晋语一》中“不能为膏,而祗罹咎也”也体现了因行为不当招致灾祸的语境。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例如:

  1. 描述历史事件中人物因决策失误而招致灾祸;
  2. 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3. 现代引申为因疏忽需承担责任的情况(如法律、道德层面)。

五、近义与关联词
近义词:遭殃、蒙难、获罪
反义词:免咎、幸免、免责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现代引申含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飙忽伯克长命锁程顿乘蜺侈鬭絺纩媰妇辍手出幽荡心当着不着单綫联系大武帝家焚燔改扮告俘亘屏公素拐腿管擅瓜皮搭李皮孤雌鹤儛红事篲筱兼诣夹庾景烈经月刊薙略尽联绵字力父理色六房滤过駡座梅花雀没收南陆弄嘴弄舌佩纕破胜铺放峭行遶弯热气腾腾森梢生赀室隅失赃四艺送粥停闲土刑僞民尾翼相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