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孔 传:“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因以“肯堂肯构”或“肯构肯堂”比喻子能继承父业。《醉醒石》第七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肯构肯堂,流誉后世。”亦省作“ 肯堂 ”。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二:“始於好学,竚观圣政之新;终克肯堂,益助慈心之喜。”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肯堂收教子之功,含飴遂弄孙之乐。” 清 赵翼 《伟儿葬金坛之夏萧村》诗:“诸子中惟汝肯堂,儒家本色陋膏粱。”或省作“肯构”。 宋 王禹偁 《郑善果非正人论》:“光肯构之孝心,礪尽忠之臣节。” 明 文徵明 《贺东畬钱先生构别墅》诗:“生儿已副高门望,作室能忘肯构心。”
“肯堂肯构”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经典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表达愿意继承祖先或父辈的事业并加以发扬光大。具体解释如下:
“肯堂肯构”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其中“肯”意为“愿意”或“乐意”,“堂”指厅堂或房屋的主体部分,象征父辈建立的基业,“构”则指建造或架构,引申为继承和拓展事业。整个成语比喻后代子孙愿意承担并延续前辈的事业,体现出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发扬精神。在现代汉语中,它常用于形容对祖业或责任的主动承担,强调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在权威汉语词典中,该词条的解释如下:
“肯堂肯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ěn táng kěn gòu,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出自《尚书·大诰》。原文以建造房屋比喻治国,提到父亲已规划好建筑法则,儿子却不愿完成地基(堂基),更不愿建造房屋(构屋),后反其意而用,引申为“儿子能继承父辈的事业”。
该成语的变体“肯构肯堂”与其含义相同,仅词序调换。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原意与反用后的褒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尚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等)。
安歇帮佣襃拂北林萆荔碧梧参军参狼羌长杨蒓羹出师表黜冢刺舟大处落墨电灌站低消耗端肃度过访觅冯雪峰冯玉高头大马攻围河鲜红窗听黄稑米欢踊旧损隮陟快递员赖子勒抑崚崚眉心摹版拈轻怕重抛调泼撒奇锋起功汽化热轻舟茕眇山体慑慑摄选试心孀居耍峭祀典私房话丝麻桃花饭阗门铁板红泪录颓顶鼍鸣鳖应亡国奴违旧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