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正的意思、农正的详细解释
农正的解释
1.古代职掌农事的官。
词语分解
- 农的解释 农 (農) ó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 种庄稼的人:贫农。菜农。谷贱伤农。 姓。 工 笔画数:; 部首:冖; 笔顺编号: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专业解析
"农正"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专指掌管农事、督导农业生产的官员。其核心含义和职能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与职能解析
- "农":指农业耕作,涵盖粮食种植、桑蚕养殖等古代基础生产活动。
- "正":意为官长、主管,引申为职官称谓(如"车正""庖正")。
- 合称:"农正"即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官员,职责包括制定农政、督导耕种、管理农时、征收农产品等,是古代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职位。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农正"最早见于周代职官体系。《国语·周语上》记载虢文公谏周宣王时提到:"古者,太史顺时覛土……农师一之,农正再之。" 韦昭注:"农正,田大夫也,主农事。" 此官职多由熟悉农事的部落首领或专职官员担任,后世演变为"大司农"等职。其设立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治理思想,对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社会秩序具有关键作用。
三、权威来源参考
释义综合参考以下文献:
- 《国语·周语上》原文及韦昭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1993年)"农正"词条
- 《周礼·地官司徒》中"遂人""司稼"等职官的关联职能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农正”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专司农事管理及相关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农正指古代负责农业事务的官员,主要职责包括农事督导、农耕制度制定、祭祀祈农等。该官职最早可追溯至少昊时期(上古时代),称为“春扈氏农正”,西周时简化为“农正”,地位类似现代农业部长。
二、职能与历史背景
-
职责范围
- 统筹农事活动,如播种、收获时令安排(《左传·昭公十七年》提及“九扈为九农正”)。
- 主持农事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国语·周语上》记载农正“陈籍礼”以祭神)。
- 管理下属官吏,如农师(技术指导)、农史(记录农事及气象)、农役(执行具体事务)。
-
历史演变
- 少昊时期:设立“春扈氏农正”,为九扈官之一,分掌不同农业领域。
- 周代:隶属司徒系统,与后稷共同监管全国农耕。
- 后代发展:秦汉后职能逐渐并入“大司农”等官职,但名称不再沿用。
三、相关文献记载
- 《左传》:“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注:九扈指九种农官,分管不同农事环节)。
- 《国语》:“农正陈籍礼,太史赞王。”(指农正主持籍田礼,太史辅助周王参与仪式)。
四、延伸意义
“农正”一词也用于指代农业规范或制度,如《礼记》提及“农事之正”,强调顺应天时的农耕法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农氏官职体系,可参考《左传》《国语》及专业历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睹卬燥安适如常百日咳宝饭仓徨长画出乎意料纯至促忙挫锋磋切道德信念房基蕃乐闳骏花明柳暗回拜火院矫伪吉地矜高抉目胥门掘閲狂喉连史沴魃驴夫埋緼民脂民膏穆王南村剽迫强饭千千请外亲兄弟气炎悛革认清茹黄嬗更烧埋螫虫势居世情霜匏睡余天地主穜稑瓦溜瓦陇顽恶王风王茧违天污骜详一枭俊禽敌喜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