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麻6*衣。 宋 张先 《西江月·赠别》词:“破帽手遮红日,綀衣袖卷寒风。”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端午》词:“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紈扇,午风清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綀衣汉语 快速查询。
“綀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綀衣(拼音:shū yī)指用粗麻布制成的衣物,属于古代较为简朴的服饰材质,常见于平民或特定场合的穿着。
诗词中的体现
宋代文人作品中常出现“綀衣”一词,例如:
文化关联
需注意与“褧衣”(jiǒng yī)区分:后者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穿的麻质罩衣,象征庄重。而“綀衣”更侧重材质的粗糙性,无特定礼仪功能。
若需了解其他古代服饰(如“裼衣”“褧衣”)的差异,可参考相关文献。
綀衣(shū yī)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糸(mì)和亥(hài)。其中,糸为糸部,表示和线相关的意义;亥为綀的声旁,用来表示发音。
綀(shū)意为用线织成的衣物或袍子。它通常用来形容布料细腻、舒适的衣物。
繁体字中的綀衣为綀衣(shū yī),其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綀衣的写法有所不同。以西汉简本《帛书》为例,该词的写法为“糸衣”,糸位于上方,衣位于下方。
下面是一些关于綀衣的例句:
一些与綀衣相关的词语包括:
一些与綀衣近义的词语有:
而与綀衣反义的词语包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