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税户。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制度·乡兵保捷义勇等》:“ 咸平 四年,取 陕西 税户为义军,家出一丁,号曰保毅军。”《金史·食货志二》:“ 世宗 大定 二年,詔免二税户为民。”
“税户”是一个历史与当代兼具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纳税户,即依法向国家缴纳税款的个人或单位。以下是详细解释:
“税户”一词既承载了古代税制特点(如宋代征丁、金代免籍),也延续到现代税收体系中,成为描述纳税主体的通用词汇。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政策,可参考《金史·食货志》《演繁露续集》等文献。
《税户》一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意思是征收税款的人或单位。
《税户》的拆分部首是“示”和“户”,其中“示”是左部首,表示文书、文字的意思,而“户”是右部首,表示户籍、家庭等意思。《税户》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税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礼·职方氏注解》一书中。在古代社会中,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需要有专门负责征收税款的人或单位,因此出现了“税户”这个词。
《税户》的繁体字写作「稅戶」。
《税户》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说文解字》中,写作「稅舂」。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逐渐统一,并且「税户」成为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标准写法。
1. 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税务部门,负责征听税户的纳税申报。
2. 他是一个知名的税户,每年需向国家缴纳大量的税款。
1. 税务(shuì wù):指负责征收税款和管理税收事务的机关或部门。
2. 税收(shuì shōu):指国家依法征收和收取的各种税款。
3. 税金(shuì jīn):指个人或单位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给国家的款项。
在《税户》这个词的意义上,近义词可以有征税人、纳税人、税收人等。
与《税户》相对的反义词比较少见,可以有不征税户、免税户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