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诵训的意思、诵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诵训的解释

(1). 周 代官名。掌为王者述说四方久远故事,说明各地风俗所忌讳的言语;王者巡狩,随从王车左右。《周礼·地官·诵训》:“诵训,掌道方志以詔观事,掌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则夹王车。”《国语·楚语上》:“倚几有诵训之諫。” 韦昭 注:“诵训,工师所诵之諫,书之於几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 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

(2).指诵读训诫之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矇讽鼓諫之义,言之无罪,闻者足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诵训是汉语词汇中具有特殊训诂学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与文献应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诵”字本义为朗读、陈述,《说文解字》释作“讽也”,段玉裁注云“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训”字本义为说教解义,《尔雅·释诂》称“训,道也”,《说文》解作“说教也”,特指对古籍的注解阐释。

二、职官制度中的原始概念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职官体系,指代“诵训”官职。据《周礼·地官》记载,其职能为“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具体包含“说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观博古所识”,即通过诵读讲述历史地理知识辅助君王治国。

三、训诂学延伸义 在经学阐释传统中,该词演变为“诵古训以教人”的学术方法。清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提及“诵训”包含双重维度:既指对经典文本的诵读实践,又强调通过训释揭示典籍深层义理。

四、文献应用实例 《国语·楚语》载申叔时论教太子之法,明确将“诵训”列为教育手段,韦昭注云“诵训,谓若今讲读疏义”,印证其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历史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诵训”是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义解释

  1. 周代官职名称

    • 职责:诵训官主要负责向周天子讲述四方历史典故、地方风俗及禁忌,并在天子巡狩时随行王车提供咨询。据《周礼·地官》记载,其职能包括“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掌道方慝以诏辟忌”,即通过整理方志引导君王明辨是非,并记录各地忌讳以避冲突。
    • 历史背景:该官职体现了周代“采风观俗”的政治制度,如《国语·楚语上》提到“倚几有诵训之谏”,韦昭注释其为工师记录的谏言,可见其兼具史官与谏官属性。
  2. 诵读训诫的行为

    • 后引申为诵读劝诫性言论的行为,如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以“诵训”指代传承古代政治规谏传统,强调通过诵读训言实现社会教化。

二、字义分解

“诵训”最初是周代兼具历史顾问与礼仪指导职能的官职,后衍生为通过诵读传递规谏的文化行为。其演变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化传播的密切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白殭白跑一趟百味弊方鄙俚比年采蝀猜迫创戮楚王神词翰蹙境锉刻徂师待腊灯青奠居钓碣负材矜地浮出水面福德田熕船咣噹灏茫黄郎子黄屋盖滑泥扬波画缯椒锳记月看当稂莠不齐聊以解嘲六月霜隆正髦儁明证偏蔽平衍欺蒙轻红琼山取进止屈人驱逐舰伤魂生意口事过情迁实权顺性束如牛腰书肆遂生挑唇料嘴铁鎝提法偷合苟从卧床不起小时了了谢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