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波斯馆的意思、波斯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波斯馆的解释

见“ 波斯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波斯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在不同历史时期指代与波斯(今伊朗地区)相关的场所或机构,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1. 唐代的商贸场所(核心含义)

    指唐代长安、洛阳等大城市中,由波斯商人设立并经营的货栈、商铺或接待波斯商旅的邸店。这类场所不仅是商品交易的中心,也是波斯商人聚居、联络的据点,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与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商馆”或“会馆”。

    来源参考: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中对唐代西域胡商在华活动及聚居区的考证;《唐会要》卷四十九等古籍对“波斯寺”(祆祠)及胡商活动的记载可旁证其商贸背景。

  2. 元代对景教寺院的别称

    元代文献中,有时将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教)的教堂称为“波斯寺”或“波斯馆”。这是因为景教在唐代由波斯传入中国,元代的景教徒多来自波斯或中亚地区,故有此称。

    来源参考: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对元代宗教及外来文化的论述;元代《至顺镇江志》等方志中对“也里可温”(元代对基督教徒的称呼)及“十字寺”(教堂)的记载。

  3. 明代官方接待机构

    明代在首都(如北京)的会同馆(负责接待外国使臣的官方机构)下设有专门接待特定国家或地区使臣的分支,其中“波斯馆”即为专门负责接待来自波斯(及广义西域地区)使节、处理相关事务的部门。

    来源参考:《明会典》(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卷一百八至一百一十关于“会同馆”的建制及各分馆职责的记载;《明史·职官志》对礼部主客司及会同馆职能的记述。

  4. 引申义与文化象征

    在文学或历史叙述中,“波斯馆”有时被用来泛指充满异域风情、展示波斯珍宝或进行特殊贸易的场所,带有神秘、富庶的意象。

    来源参考:历代笔记小说(如《太平广记》中关于波斯胡商识宝的故事)、诗词中对“波斯邸”的描绘;现代历史学者如荣新江、张广达等关于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论著中对此文化意象的分析。

“波斯馆”一词的核心含义源自唐代,指波斯商人经营的商贸场所;在元明两代,其含义扩展至宗教场所(景教教堂)和官方接待机构(会同馆下属部门)。其具体所指需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和语境判断,但均与古代中国与波斯(伊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主要综合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波斯馆”词条的解释(侧重唐代含义);《唐会要》、《明会典》、《元史》等正史及政书;近现代学者向达、陈垣、荣新江等关于中西交通史、宗教史的研究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

“波斯馆”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历史背景和比喻义两个层面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豪华的宴会场所或富丽堂皇的建筑,也可形容装饰华丽、气派非凡的环境。


二、历史背景

  1. 具体场所
    隋唐时期,波斯(今伊朗)商人在长安西市开设了名为“波斯邸”或“波斯馆”的场所,主要用于珠宝、古董等贵重商品的交易。这类场所因异域风格和奢华陈设而得名,如唐代文献《玄怪录·杜子春》提到“西市波斯邸”。

  2. 功能扩展
    除了商业用途,波斯馆还承担了接待外来使节、举办宴会的功能,逐渐成为唐代长安国际化贸易的象征之一。


三、比喻与引申义

  1. 形容建筑风格
    因波斯建筑以装饰繁复、色彩绚丽著称,后世用“波斯馆”代指富丽堂皇的建筑或室内设计。

  2. 象征奢华环境
    可比喻宴会、聚会等场合的华丽布置或高雅氛围,例如:“这场晚宴宛如波斯馆,金碧辉煌。”


四、古籍例证

唐代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记载:“明日午时俟子于西市波斯邸”,印证了该词在唐代的实际使用场景。


五、总结

“波斯馆”兼具历史实体与文化象征双重含义:

需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或历史相关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艾气猜谋草索谗闲馋鱼灯车駮冲谦川师村毬存问登封草电热丝调门鼎趾方边左右讣闻高録高阳鬼钗行步如飞和弭魟科祸衅江鰌坚介奸色疾言倨色极知开内勘同略不世出列食立化礼饩漏渫论帖鹿皮夹毛乱门铺命蔕冥升磨嘴排偶苹婆愆忘峭蒨嘁嘁喳喳求索三围三雍上宫沙杏十七矢忠外治万笏无贰武旅吴中四杰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