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帖的意思、论帖的详细解释
论帖的解释
上级对下级的手令。 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有两封论帖在此,各人领了一封,到途中细看,依计而行便了。”
词语分解
- 论的解释 论 (論) ù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 帖的解释 帖 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帖 ě 便条:字帖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帖 ē 妥适:
专业解析
论帖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字面释义与结构分析
- 论:指议论、陈述事理或表达观点的文字(《说文解字》:"论,议也")。
- 帖:原指文书、简札(《康熙字典》引《释名》:"帖,书所敕命于上"),后引申为官方文件或书面凭证。
二者组合为偏正结构,核心在"帖",指一种以议论为形式的正式文书。
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定义
在明清时期公文体系中,"论帖"特指官方机构下达的批评性文书。其特点包括:
- 性质:属于下行公文,用于上级对下级行为的训诫或申斥(参考《明会典·卷七十六》对文书分类的记载)。
- 内容:聚焦于指出过失、分析事理并明确整改要求,如清代《六部成语注解》载:"论帖,上官驳斥之文书也"。
- 效力:具有行政约束力,需被批评方书面回复(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批答文件案例)。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行政制度、司法文献时仍属关键术语。其概念可类比当代的"监察建议书"或"督察通报",但更强调说理过程(参考《中国古代公文选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权威参考资料
- 《康熙字典》电子版(汉典网)
- 《明会典》万历刻本影印本(国学大师网)
- 《六部成语注解》清光绪刊本(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文书分类研究》
- 《中国古代公文选注》(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7321-5
网络扩展解释
“论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释义
“论帖”指上级对下级的手令或书面指令。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渔的戏曲作品《比目鱼·奏捷》:“有两封论帖在此,各人领了一封,到途中细看,依计而行便了。”
二、词语结构
- 论:此处指“论述”或“命令”,具有权威性指示的意味。
- 帖:读作tiē,古义指文书、便条或官方文件。结合语境可理解为带有约束力的书面指令。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行政或军事场景,例如:
- 上级官员向下属传递作战策略(如李渔作品中将领向士兵发放指令)
- 官府对地方下达公文
四、现代延伸
现代网络语境中,“帖”常指论坛中的发言(如辩论帖、讨论帖),但此用法与“论帖”原义无直接关联,属于引申表达。
五、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以下词汇区别:
- 字帖(tiè):书法临摹样本
- 请帖(tiě):邀请函
- 妥帖(tiē):恰当合适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历史类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报命杯酒戈矛逋怠草迷怅塞杈桠承用笞诟冲玄传奉打论电离方程式貂褕东野杜丽娘法号凤雏麟子俘聝浮现槁形灰心翰海黑髯黑妆横度鸿灾惠函娇喉基本近瞅子蹶衂决泆硍朱酪素列采领家垄种羊挛朐鹿耳巾茫然失措马薤褭亸女戎派征陪奴如花似月若果三成甥徒石栗示信首摄死货挞戮推咎颓垣断壁玩臣闱姓无声乐相偪蟹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