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求索的意思、求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求索的解释

(1) [seek]∶寻找;搜寻

求索新的路子

(2) [ask for]∶索取;要求

求索无厌

详细解释

(1).寻找;搜寻。《楚辞·离骚》:“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 唐 白居易 《梦与李七庾三十三同访元九》诗:“觉来疑在侧,求索无所有。”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之二四:“读《尚书》者不曰以今文读后而毁弃古文也,故其字仍散见於羣书及 许 氏《説文解字》之中,可求索也。”《花城》1981年第1期:“他苦苦地求索,终于找到了关系,决定奔赴 东北 参加抗 日 联军。”

(2).索取;乞求。《战国策·魏策四》:“ 秦 之求索,必不可支也。”《韩诗外传》卷一:“居下而好干上,嗜欲无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后汉书·韩韶传》:“餘县多被寇盗,废耕桑,其流入县界求索衣粮者甚众。”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 文敏 以 宋 宗姓,仕 元 为显官,今所传者,翰墨满天下,岂当时矜重,而求索不获辞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郑回 劝 异牟寻 说: 中国 有礼义,很少求索财物。”

(3).探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况 修黎 者,神思之人,求索而无止期,猛进而不退转,浅人之所观察,殊莫可得其渊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求索”的汉语词典释义

“求索”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求”与“索”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核心含义均指向主动地寻找、探求。其释义可从权威汉语词典中归纳如下:

  1. 本义:寻求,探索

    • 指主动地、有目的地寻找、探求某种事物、知识、道理或答案。强调行为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求索”条目下,首要释义即为“寻求;探索”。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将“求索”解释为“探索寻求”。
  2. 引申义:索取,要求

    • 在特定语境下,“求索”可引申为向他人索要、要求某种东西(如财物、利益等)。此义项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时甚至隐含强求或贪求的意味。
    •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在释义中也包含了“索取”这一义项。例如:“秦之求索,必不可足也。”(《战国策·魏策三》)
    • 来源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在“索”字条目下,有“求取,要”的义项,与“求”组合成词后,此意仍存。

构词与语义侧重

总结

在汉语词典的释义体系中,“求索”的核心含义是主动地寻求、探索(如知识、真理、答案等),这是其最常用和正面的含义。在特定的上下文(尤其是古代文献或特定表达中),它也可表示索取、要求(常指财物等)。理解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但其“主动探求”的基本义是贯穿始终的。

网络扩展解释

“求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寻找、搜寻
    指主动探索或寻求某事物,如“求索新的路子”。此义项在《楚辞·离骚》中体现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对真理的追寻。

  2. 索取、要求
    带有“主动讨取”之意,如“求索无厌”。此用法在古籍中常见,如《战国策·魏策四》提到“秦之求索,必不可支也”,指强求财物。

  3. 探索、研究
    强调对知识或真理的深入探求,如鲁迅评价诗人雪莱时称其“求索而无止期”,突显持续探索的精神。

二、语境应用

三、例句展示

  1. 探索:
    “逆境也是幸福,在奋斗的汗水陪伴下求索。”
  2. 索取: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离骚》)
  3. 研究:
    “他一生都在求索科学奥秘。”

四、近义词

求知、探求、摸索()。

通过不同语境,“求索”既可表达积极的精神追求,也可含负面索取之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暗流安贫乐道败家精百瑞巴拉半鞭爆宾旅璧翣藏污纳垢谗口铄赤蟹从徒大辩论帝宗兜老底而此饵人方外之人匪止分情俯思绀园勾索挂箭鹘起忽闪践规踏矩洁腻谨好矜弘金杏击手究切寄物口里两姨亲炼铜陇蜀论师罗刹僶勉蓦头牟盛尿布啮骨鸧鸡起藳清森桑羊勝地神经战寿器水鸮私心算道逃税凸凸碨抰相称鸮心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