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渫的意思、漏渫的详细解释
漏渫的解释
粗陋污秽。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既威仪亏替,言辞漏渫。虽恃 平原 养士之懿,愧无 毛遂 燿颖之才。”
词语分解
- 漏的解释 漏 ò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 渫的解释 渫 è 除去,淘去污泥。 泄,疏通。 姓。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漏渫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漏”与“渫”二字组成,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探析:
-
核心释义:疏浚流通,清除淤塞
- 漏:本义指液体或物体从孔隙中渗出、流出(《说文解字》:“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引申有“疏漏”、“泄露”之意。在此词中取其“使…流出、疏通”的动作义。
- 渫:本义为清除污秽、疏通水道(《说文解字》:“渫,除去也。一曰治井也。”),特指淘洗水井、清除淤泥使其通畅(《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 结合:“漏渫”二字同义复用,强调通过疏通、清除阻塞物(如淤泥、杂物),使水流、渠道或事物恢复畅通无阻的状态。其核心在于“疏通、清理、使通畅”。
-
古籍溯源与权威用例
- 该词最经典的出处见于《周易·井卦》九三爻辞:“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此处的“渫”即指淘洗水井,清除污秽使其清洁可用。“漏渫”虽未直接连用,但“渫”字在此处的用法是理解“漏渫”含义的关键基础。
- 后世文献中,“漏渫”一词多用于描述疏浚河道、沟渠,清除淤塞的工作或状态。例如在水利、工程文献中,指通过人工清理,使水流顺畅,防止淤积泛滥。
-
现代理解与应用
- 在现代汉语中,“漏渫”一词已非常罕用,属于书面语或专业术语(如水利史、古籍研究)。
- 其含义可概括为:对水道、沟渠、水井等进行清理、疏通,去除其中的淤积物、堵塞物,以恢复其流通功能的过程或状态。(可参考“渫”字释义)。
- 有时也可引申比喻清除弊端、疏通阻滞,但此用法更为少见。
“漏渫”是一个源自古代、侧重描述疏通清理水道(尤指清除淤泥)以使其畅通的复合动词/名词。其权威性建立在《周易》对“渫”字的经典诠释及后世水利文献的应用上,核心意义在于“疏浚流通,清除淤塞”。
网络扩展解释
“漏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漏渫(lòu xiè):形容事物粗陋污秽的状态,常用于描述仪态或言辞的失当。
2.字义拆解
- 漏:本义为液体从孔缝渗出,引申为疏失、遗漏(如“漏税”“挂一漏万”),也指古代计时器(如“沙漏”)。
- 渫:原指清除污秽或散发,通“泄”,可表泄露或疏通。
3.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国文人吴质的《答东阿王书》:“既威仪亏替,言辞漏渫。” 此处指仪态与言辞的粗疏不雅。
4.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汉语中已罕见。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现代词汇。
5.近义词参考
可替换为“粗鄙”“芜杂”等,但需结合具体语境调整。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查阅《三国志》或相关魏晋文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瞹瞹杯渡豳风鄙琐参井唱首潮鼓寸产大赦垫溢兜搅逗殴短调度矩访古锋芒逼人抚教沽名要誉鸿濑红扑扑祸福无常嫁非鞬櫜浇酒街头剧阶下囚季厘金玉良缘积小成大狂人喟叹联娟论救艨冲瞑光驽痾蟠木评事钱点强食弱肉樵唱七采清枯青薪禽兽芹意跧形适巧守经甩车疏绝饲草肆略特徵亡不旋踵未石惟新五方杂处相诮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