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勘合。
(2).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前汉书平话》卷中:“ 惠帝 与 刘肥 合盒子为勘同,各收一扇:‘如寡人宣王兄时,将此一扇勘合相同为准,如无乃诈也,就便斩使封头见朕。’”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及文献记载,“勘同”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定义
作为动词
指“勘合”,即通过核对、校验使事物相符合。这一用法源于古代的符契制度,多用于官方文书或信物验证。例如《前汉书平话》中记载,汉惠帝与刘肥以符盒为勘同依据,双方各持一扇符契,需两半完全吻合才可确认身份真实性()。
作为名词
指用于勘合时所用的符契本身,即实物凭证。这类符契通常分为两半,需拼合验证,常见于古代行政、军事或外交场景()。
二、用法扩展
在文学作品中,“勘同”也延伸出“校对异同”的含义,如宋代吕祖谦的诗句“点勘同异分边旁”即描述通过细致比对来辨析差异的学术过程()。清代张穆的诗句则强调通过“勘同”追求学问的严谨性。
总结
该词的核心围绕“核对相符”展开,既指行为动作,也指具体工具,具有实用与象征双重属性。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语辞海》或《汉典》等来源()。
勘同,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力、口,总笔画数为7。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是一种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勘同在古代写法中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
例句:勘同一书中的记载与我们现在所学到的历史有所出入。
勘同这个词的组词有:勘察、勘误、勘测。
近义词:核实、查证、核对。
反义词:相信、信任、采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