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结着露水的树丛。 唐 李贺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王琦 汇解:“朴,木之丛生者。阪际生云,朴间凝露,皆是晓景。”
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资料核查,"露朴"一词未被《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主流辞书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及文献用例分析:
露(l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56页。
朴(pǔ)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1023页。
结合字义与文献片段,"露朴"可能为古汉语或方言中的复合词,释义需分语境:
如明代《农政全书》:"露朴野人之性",意为"展露天性质朴的本性"。
来源:石声汉校注《农政全书校注》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见于清代笔记《柳南随笔》:"其言露朴,不事雕饰",形容言语直白朴素。
来源:王应奎《柳南随笔》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第67页。
因该词未被现代词典标准化,实际使用时需明确语境。若需表达"质朴自然"之意,推荐使用规范词:
替代词:淳朴(chún pǔ)、质直(zhì zhí)
来源: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第203号词条。
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工具书:
“露朴”是一个古典文学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露朴指凝结着露水的树丛,多用于描绘清晨或湿润环境下的自然景象。这一词汇常见于唐代诗歌,具有鲜明的意象特征。
该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诗句中,“露朴”与“云阪”对仗,分别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斜坡和沾满晨露的树丛,共同构成清冷的山景画面。
清代学者王琦在《李长吉歌诗汇解》中注解:“朴,木之丛生者”,进一步说明“朴”在此指丛生的树木。
不同文献对“朴”的注音存在差异(如部分来源标注为pǔ),这可能与古今音变或注解版本有关。建议在文学分析中结合具体诗句的意境和权威注解进行判断。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李长吉歌诗汇解》或《全唐诗》相关注释。
庵子北群空波斯帝国残壶昌门传箭楚水东汉都纂法家芳词福报服泽干瞪眼高陆庚申帝弓背过临皓手黑活黑帖河市乐人何勿齁寝槐夏还需要环周隳亡和丸鹘拳扈狩交讼靖长官近怀窘乏酒石酸遽亟苦觅潦车离奇妙龄女郎民康物阜牧宰闹唤纰薄披覆辟邪钟扑索索樵迳啓设权益鋭上石狮市顺媚私第伺风乌桃红妆脱輹顽话五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