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署的意思、关署的详细解释
关署的解释
签署批覆。《宋书·王敬弘传》:“ 元嘉 三年,为尚书僕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
词语分解
- 关的解释 关 (關) ā 闭,合拢: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僴 )。 拘禁:关押。关禁。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隘。关卡(?)。关塞(刬 )。关津。嘉峪关。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关
- 署的解释 署 ǔ 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 布置:部署。 签名,题字:签署。署名。署字。 暂代:署理。兼署。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关署"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关卡和官署,常用于指代边境或要隘处的检查机构和相关行政办公场所。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
基本释义:
- 关:本义指门闩,引申为要塞、出入口的检查站或征税处(如海关、关卡)。
- 署:指办理公务的机关或官员办公的场所(如官署、公署)。
- 关署:二字结合,特指设置在边境、关隘、交通要道等处的检查、管理机构和其办公地点。它兼具关卡(稽查、征税)和官署(行政管理)的双重功能,是负责边境或重要通道安全、秩序、税收等事务的官方机构所在地。
-
具体内涵与使用场景:
- 该词多见于古代或近代文献中,描述的是兼具军事防御/检查和行政管理职能的边境或要地机构。
- 它强调的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办公场所)以及在该地点行使职能的机构。
- 其职能通常包括:稽查过往行人、货物;征收关税或通行税;维护边境或要道安全;处理相关行政事务等。
- 与现代词汇相比,“关署”的概念接近于“边防检查站”、“海关关署”或特定历史时期的“关卡管理机构”。
参考资料:
-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中关于“关”、“署”的单独释义及合成词逻辑。详见相关辞书“关”、“署”条目。
- 历史背景及职能参考对中国古代关隘制度、近代海关史的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关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签署批覆,主要用于描述官方文件的处理流程。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释:
一、基础释义
- 读音:guān shǔ(注音:ㄍㄨㄢ ㄕㄨˇ)
- 含义:指对公文、案卷等官方文书的签署和批覆行为,通常涉及审批与确认流程。
二、引证与用例
- 历史文献:
《宋书·王敬弘传》记载:“元嘉三年,为尚书僕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
此句描述了王敬弘担任官职时处理公文的场景,体现“关署”的公务属性。
- 文学引用:明代释今无的诗句“梅关署冷苔痕厚”,虽为文学化表达,但仍呼应“署”与官方场域的关联。
三、字义分解
- 关(關):
- 本义为闭合,引申为涉及、关联(如“关于”“相关”),此处指处理、涉及官方事务。
- 署:
四、语境与延伸
- 古代行政场景:多用于描述官员处理文书时的正式流程,如批阅、盖章等。
- 现代适用性:该词现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
“关署”是古代行政术语,强调对公文的签署与批复,兼具动作(签署)和结果(批覆)的双重含义。如需更深入考证,可结合《宋书》等原始文献进一步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哀杖稗耳贩目邦器不当不臧抄击登记典奥定向地区性地照犯教非计風風魔魔福舍歌骊攻获工技光烫规定堠火寰县回颜江萍监总娇脆疾雷惊然酒藏九维卷束决坏狂衅领航邙山命酒明查暗访恼骂批禀虔切欠通倾危秋液蕲竹赛场散散落落沙棠船深雠大恨收刈亭民童羖荼缓武貔误人子弟吴生体详定官相捽献鸠献行狭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