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騃庸的意思、騃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騃庸的解释

痴愚庸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騃庸无识之人勿用,便辟猾巧之人勿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騃庸”是一个汉语复合词,读音为ái yōng,属于贬义词,主要用于形容人痴愚庸碌、缺乏见识 的特点。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整体释义


二、单字解析

  1. 騃(ái)

    • 本义为“痴愚、呆笨”,强调智力或反应上的迟钝。
    • 例:古文中常用“騃童”“騃钝”形容愚昧之人。
  2. 庸(yōng)

    • 主要含义为“平凡、不高明”,可引申为“无作为”或“浅薄”。
    • 例:“庸人”指平庸之辈,“庸医”指医术低劣者。

三、文献例证

清代魏源在《圣武记》中曾用此词强调用人标准:

“騃庸无识之人勿用,便辟猾巧之人勿用。”
意为:不可任用愚昧平庸、缺乏见识之人,也不可任用谄媚奸猾之人。


四、使用场景


“騃庸”通过“騃”与“庸”的叠加,强化了对愚昧和平庸的双重否定,常见于历史文献或严肃语境中。需注意其贬义属性,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騃庸

「騃庸」是一个中文词汇,具有负面含义,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愚蠢、缺乏智慧或无能。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騃庸」由「騃」和「庸」两个字组成。

「騃」字的部首是「馬」,总共有11画。

「庸」的部首是「广」,全字共有7画。

来源和繁体:

「騃庸」这个词在汉字中的使用并不是特别常见。它通常是粤语和闽南语中的俚语,表示一个人的愚蠢或无能。在繁体字中,「騃庸」的拼写是「騃庸」。

古时候汉字写法:

「騃庸」是近代汉字的用法,没有出现在古代汉字中。

例句:

1. 他做事騃庸,总是犯错误。(他做事愚蠢,总是犯错误。)

2. 她的行为举止真是騃庸。(她的行为举止真是愚笨。)

组词:

「騃庸」没有可以与之组成词语的相关字词。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 愚蠢
- 笨拙

反义词:
- 聪明
- 睿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