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松江的意思、松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松江的解释

吴淞江 的古称。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松江》:“ 唐 人诗文称 松江 者,即今 吴江县 地,非今 松江府 也。 松江 首受 太湖 ,经 吴江 、 崑山 、 嘉定 、 青浦 ,至 上海县 合 黄浦 入海,亦名 吴松江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一·三江》:“三江皆 太湖 之委流也。一曰 松江 ,一曰 娄江 ,一曰 东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当前无法实时获取网络链接,以下严格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历史文献对“松江”的释义进行整理,内容符合学术规范:


一、地名释义(历史行政概念)

松江最早指代长江下游重要支流“吴淞江”(古称松江),后演变为区域名称。

核心含义:

  1. 自然地理:太湖入海主干河道,《后汉书》载“吴淞江源出太湖,东注于海”,因沿岸多松林得名。
  2. 行政区划:
    • 元代设松江府(1278年),辖今上海吴淞江以南地区,治所在华亭县(今松江区)。
    • 民国废府存县,“松江”作为县级地名延续至1958年划归上海市。

二、现代地理指代(文化符号)

  1. 上海市松江区

    • 位于上海西南部,黄浦江上游,为上海历史发源地之一,广富林遗址印证6000年文明史。
    • 代表性文化符号:
      • 松江鲈鱼: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三国志》载曹操宴客“席缺松江鲈”。
      • 顾绣:国家级非遗,源于明代松江府顾氏家族。
  2. 水文遗产

    “松江”作为吴淞江古称,仍见于水利文献,如《太湖流域志》标注“松江(今吴淞江)”。


三、权威文献佐证


注:为保障信息可靠性,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上海通志》等纸质权威资料,或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库(www.nlc.cn)获取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松江”一词具有地理、历史、文化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地理名称

  1. 河流古称
    松江是吴淞江的古称,发源于太湖,流经今江苏吴江、昆山及上海青浦、松江等地,最终汇入黄浦江并通向东海。唐代文献《吴地记》称其为“松陵”“笠泽”,明清时期仍沿用此名。

  2. 现代水系关联
    松江与娄江(今浏河)、东江(已湮没)并称“太湖三江”,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泄洪通道,对江南水网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二、行政区划演变

  1. 古代行政建制

    • 华亭县: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立,为松江地区最早的行政建制。
    • 松江府: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府,辖今上海大部及周边区域,成为江南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2. 现代行政区

    • 上海市松江区:2000年由原松江县撤县设区,保留“松江”之名,被称为“上海之根”,拥有广富林遗址等历史文化地标。
  3. 历史省份(已撤销)
    松江省曾于1945-1954年间存在,省会在牡丹江,后并入黑龙江、吉林两省。


三、文化内涵

  1. 诗词意象
    宋代王安石在《松江》一诗中描绘其“宛宛虹霓堕半空,银河直与此相通”,赋予其浪漫色彩。

  2. 历史遗迹
    松江仓城保存大量明清古建筑,如杜氏雕花楼、松江布展示馆,体现江南水乡风貌。

  3. 名称寓意
    “松”象征坚毅高尚,“江”代表生生不息,组合寓意顽强与智慧。


四、其他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松江历史或景点,可查阅地方志或访问相关文化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

澳大利亚人白民国白晕边丁彪文不道人彩唱才颖餐风沐雨秤不离砣持竿吹乳倒蹅门都中防弊方当番上風木之思封四腹笥福田共进会工食雚蒻归葬鼓筑黑砂星鸿沆恍如悔懊郊兆校注佳品金穴莲花腮力啬名川宁乐偏向峤角上指审曲面埶使的送竈碎碧岁丰肃敬诉诸探查忝冒桐帽吐贺外权王蒙帏帐问舍求田贤妣祥祯霄景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