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雍的意思、南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雍的解释

亦作“ 南廱 ”。 明 代称设在 南京 的国子监。雍,辟雍,古之大学。 明 吴节 撰有《南廱志》十八卷,后 黄佐 增损成二十四卷。 明 周子义 《<何大复先生集>序》:“侍御谓南雍故藏书府,四方人士游览者众,是集永足以风,盍刻而藏旃!”《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年方二十,也是南雍中朋友。” 清 钱谦益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王文肃公行状》:“先侍郎与故相 华亭 公之父卒业南雍,皆被赏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捧爵帛,香芹早荐。列班联,敬陪南雍释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雍是明代南京国子监的别称,特指设于南京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词源与字义

“南”指地理方位(南京),与北京的“北雍”相对;“雍”源自周代“辟雍”(帝王设立的学宫),引申为最高教育机构。《明史·选举志》载:“国子监……在南京者为南雍”,强调其作为中央官学的正统性。


二、职能与地位

  1. 教育核心

    南雍负责培养科举考生及官员子弟,设祭酒、司业等职官,课程涵盖经史、律法、算学等。《南雍志》载其“规制宏丽,四方学者云集”,可见其规模与影响力。

  2. 文化象征

    明代文献常以“南雍”代指南京文教中枢,如顾炎武《日知录》称“天下文枢,首推南雍”,凸显其学术标杆地位。


三、历史沿革

南雍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鼎盛时生徒达九千余人。明成祖迁都后,与北京国子监(北雍)并存,形成“两京制”教育体系。据《明会典》记载,南雍在祭祀、藏书等方面保有独特礼制,至清代裁撤。


文学引申

明清文学作品中,“南雍”亦承载文化意象。如《儒林外史》提及“南雍门生”,暗喻士林身份;清代诗词常以“雍水”(国子监泮池)寄托文脉传承,拓展了词汇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1. 张廷玉《明史·选举志》卷六十九,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黄佐《南雍志》卷二十四《训谟考》,国家图书馆影印本.
  3.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申时行《明会典》卷七十八,万历刊本.
  5. 李国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明代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南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1. 明代南京国子监的别称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指明代在南京设立的国子监(最高学府)。其名称源于“辟雍”(古代天子设立的大学),与北京的国子监“北雍”对应。例如明代吴节所撰《南廱志》即记录相关制度。

    • 地理位置:位于南京四牌楼,依傍玄武湖,周围有钦天山(鸡笼山)、北极阁等历史景观。
    • 文献记载:明代文献如《警世通言》提到“南雍中朋友”,指在此求学的士人。
  2. 现代人名(次要含义)
    指河北籍航模运动员、企业家南雍,曾参与航空模型运动并创立航空公司。此含义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其他网页中提到的“安居乐业”“姓名学”等解释(如、8)缺乏权威佐证,可能为引申或误读,建议以历史学府含义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避面尹邢躃人传役道祖订报董事长憝獠法宝放胆奋功抚接干吗襘结孤身豪暴鹤归合理化红袂贱恶贱类捡破烂嘉期解意进尺炯烛髡树寥朗了事痴裂繻蒙头盖面米粮川蹑履捏陷弄嘴偶力烹采平分颇奈浅学情猿邛莱逡循若士三大营三狗上梁不正下梁歪擅利石像水溲饼説破宿墨台秤太上玄元皇帝镋钯洮洮驮载亡卒未可厚非霞屿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