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用牲口负载物体。《水浒传》第四九回:“后院里牵得七八匹好马,把四匹捎带驮载。”《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雇了四头长行骡子,他主僕三个人骑了三头,一头驮载行李银两。”
“驮载”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用牲口(如马、骡、骆驼等)负载物体。例如《水浒传》中提到“捎带驮载好马”,《儿女英雄传》中描述骡子“驮载行李银两”。
发音与词性
拼音为tuó zǎi(“驮”读第二声,“载”读第三声),属于动词短语。需注意“驮”在单独作名词时读duò(如“驮子”),但“驮载”中统一读tuó。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描述古代或传统运输场景,如商队用骆驼驮载货物、马匹驮载粮草等。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
近义词与扩展
近义词包括“驮运”“负载”等。相关词汇如“驮垛”(捆扎成垛的驮运货物),进一步体现与运输相关的含义。
例句参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查看、4、6等来源。
《驮载》是一个动词词组,意为用背上的担子承载物体或人。它常用来描述人们背起沉重的东西。
《驮载》的左边部首是马字旁,右边部首是车字旁。它的总笔画数是13。
《驮载》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独立的汉字组成。它的繁体字为「馱載」。
古时候,《驮载》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为「䄡載」,其中的「䄡」为马的草书字形,而「載」与现代相同。
1. 农民工们背着沉重的行李上山驮载物资。
2. 这只驴子可以轻松地驮载三百公斤的重量。
1. 驮运:背负并运输物品。
2. 驮炮:用背负式炮架扛着大炮移动。
1. 扛载:用肩膀承载物体。
2. 搬运:搬动并运输重物。
放下、卸下:将物体从背上卸下或放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