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浅学的意思、浅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浅学的解释

[superficial] 学术造诣不深;学识浅薄

详细解释

(1).谓学识短浅。 汉 孔安国 《古文孝经训传序》:“故古文《孝经》初出於 孔氏 ,而今文十八章,诸儒各任意巧説,分为数家之谊,浅学者以当六经。”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余浅学又偶过臆度,徒幸有合於好古力索久往来是山中者。” 郭沫若 《断断集·“刺身”》:“‘刺身’是几时传到了 日本 来?在这儿恕我浅学,实在说不出它的绝对年代。”

(2).学问肤浅的人。亦作自谦之词。《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定公 贤者”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书传 鲁定公 无善可称。 宓 谓之贤者,浅学所未达也。”《通典·礼三三》:“浅学所见,谓如上义。”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所云 山农 打滚事,则浅学未曾闻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浅学”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浅”和“学”两部分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的定义,“浅”指程度不深、根基薄弱,“学”指学问或学术。组合后,“浅学”形容学识或学术造诣不够深厚,通常用于自谦或客观评价他人知识储备的局限性。

从词源学角度,《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指出,“浅学”最早见于《论语·子张》中子贡所言“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后人引申为对学问不精的自述。该词在明清文献中频繁出现,如《红楼梦》第五回“我本浅学,怎敢妄论”即典型用法。

词性上,“浅学”属于形容词,可作谓语(如“此人浅学”)、定语(如“浅学之士”)。近义词包括“疏学”“薄识”,反义词为“博学”“鸿儒”。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语境,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曾以“浅学误国:论基础研究薄弱对科技创新的制约”为题展开讨论。

网络扩展解释

“浅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学术造诣不深
    指学识浅薄、研究不够深入,常用于客观描述或自我谦称。例如:“浅学者以当六经”(汉·孔安国)。

  2. 学问肤浅的人
    也可代指学问不精的人,或作为自谦之词。如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提到“浅学者”对历史人物的误判。


二、引证与用法

  1. 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 汉·孔安国在《古文孝经训传序》中批评“浅学者”对经典的曲解。
    • 清·姚鼐《泰山道里记序》以“浅学”自谦,表达对学问的敬畏。
    • 唐代诗人马戴在诗中写道:“浅学常自鄙”,用于自我谦逊。
  2. 现代语境
    郭沫若曾用“浅学”表达对日本文化研究的不足,现代多用于形容知识储备有限或自谦。


三、相关扩展


四、使用建议

如需更完整的引证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圆通北府抪覆步伍冲杀黜辱翠发打卦點頭蕃国藩台反巵皋阴鬼马鼓节怀什画数讲事角抿骥坂洁慎寄话筒疾枯近东进寿脊线剧繁克灭跬行连环保龙爪篆卤部猫儿食米谷墨猪撚金俳回皮酒破马牵拖清呗秦镜穷阙羣凶软座如馨杀胡林生银市鬨寿比南山庶尹棠木舫腾名天昏地暗托丽顽犇违恩负义骫法文画下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