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蹑履的意思、蹑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蹑履的解释

(1).穿鞋。亦指趿拉着鞋。 北齐 刘昼 《新论·慎独》:“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 越 类也;行不躡履,是夷民也。”《南史·梁皇子大训传》:“皇子 大训 字 仁德 , 简文 第十六子也,少而脚疾,不敢躡履。” 隋炀帝 《月夜观星》诗:“披衣出荆户,躡履步山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 叶限 因衣翠纺衣,躡履而进,色若天人也。” 清 大健 《登锺山》诗:“躡履过 灵谷 ,披云拜 孝陵 。”

(2).纳履;整理鞋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来罗》:“瓜田不躡履,李下不正冠。”

(3).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蹑履谓来不及穿鞋,拖着鞋子匆忙出迎。形容对来人的热情欢迎。《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新妇识马声,躡履相逢迎。”亦指恭敬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敬 兄弟见 郗公 ,躡履问讯,甚修外生礼。及 嘉宾 死,皆箸高屐,仪容轻慢。”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思欲修容於辕门之外,躡履於油幢之前。”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躡履修起居,小心见诚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蹑履”是汉语中具有动作描写与礼仪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与动作特征

指轻步行走时鞋履着地的状态。《汉语大词典》释为“穿鞋时轻提脚跟,缓步而行”,强调动作的轻缓与节制性,常见于古人迎客、行礼等场景描写。如《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蹑履起迎”即展现恭敬姿态。

二、引申义与文化符号

在礼仪语境中衍生为“以礼相待”的代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该词自汉代起被赋予谦逊、守礼的文化意涵,常用于文人书信与社交文献,体现传统交往规范。

三、文学意象与典故运用

诗词中多构成“蹑履相逢”“蹑履谒师”等固定搭配,如唐代李商隐《无题》诗句“蹑履寻春遇旧知”,通过细节动作传递人物情感层次。《中国文学典故辞典》收录其作为文人雅士形象塑造的典型细节描写手法。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蹑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 穿鞋或趿拉着鞋
    该词最初指穿鞋的动作,如《新论·慎独》中“足之待履”的比喻。也可形容随意趿拉着鞋的状态,如隋炀帝《月夜观星》诗句“躡履步山楹”描绘的闲适场景。

  2. 整理鞋子
    引申为整理鞋履的动作,常见于礼仪性表达。例如《乐府诗集》中“瓜田不蹑履,李下不正冠”,强调避嫌时需注意仪态。

  3. 热情迎客的典故
    古人席地而坐时,遇客来访需穿鞋出迎。若“蹑履”形容匆忙趿鞋迎接,则体现对来者的重视,如《孔雀东南飞》中“新妇蹑履相逢迎”的描写。此用法多出现于诗文,成为文人表达殷勤待客的意象。


语用提示: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但在古诗文赏析或历史文献解读中较常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躡履而进”侧重描写步态轻盈,与迎客典故的用法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熬肠刮肚百年谐老报子遍宇标舵禀词补丁不丰不俭残草残膏剩馥促棹丹旐钝惽堕指放逸方颐跗骨甘饵高能物理学巩膜炎过酒海德堡大学亥既珠候缺冱冻降敕剪弃角发京卿禁情割欲匶路举地宽典量金买赋躐学流响鹿迷麻灰色免验秒摆明眸皓齿母本披檐蒲室前年羣丑少昊审音神源书尾索絶停驻外家拳外围完逋寤寐无明火无人问津贤豆贤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