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视厌恶。《礼记·大学》:“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明 李开先 《老黄浑张二恶传》:“书舍禪房,歌楼酒肆,以及大小衙门,无不游歷,需索者亦无不贱恶迴避之者。”
“贱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àn è,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轻视厌恶
源自古代文献,如《礼记·大学》提到“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指因个人偏见而对他人产生轻视或厌恶的情绪。明代李开先的《老黄浑张二恶传》中也有类似用法,描述因行为不端而遭人排斥的现象。
品德卑劣、行为恶劣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扩展为成语,形容人品低劣、道德败坏,带有强烈贬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的详细释义。
贱恶是指卑鄙下流、卑劣恶劣、道德败坏等贬义的词语。它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或行为低劣、不诚实、不道德或不体面。
贱字的部首是贝,它可以按以下步骤拆分成贝、佥、介和戈。贱字共有7画。
贱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它的本义是财物珍贵。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贱字的含义逐渐演变成贬义词,用来形容恶劣的品质或行为。
繁体字“賤”和简体字“贱”是一样的意思。
在古代,贱字字形有很多变化。例如,战国时期的楚简本《楚俗书》中,“贱”字写作“见”加上“人”部,意为低贱。又如,古代的方言用字中,“贱”字写作“见”加上“打”的组合,意为媚陷。
1. 他的品行卑鄙贱恶,无法信任。
2. 那个人利用欺骗手段获得利益,真是太贱了。
贱货、贱婢、贱人、贱种、贱畜。
卑鄙、卑劣、下贱、猥亵。
高尚、道德、正直、品质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