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皋兰的意思、皋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皋兰的解释

亦作“皐兰”。1.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 晋 成公绥 《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

(2).山名。在今 甘肃省 兰州市 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兰 下。” 南朝 梁元帝 《郑众论》:“况復风生 稽落 ,日隐 龙堆 , 翰海 飞沙, 皋兰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试出塞》诗:“辛苦 皋兰 北, 胡 霜损 汉 兵。”

(3).旧县名。即今 甘肃省 兰州市 。 汉 设 金城县 , 明 为 兰县 , 清 改 皋兰县 。 清 姚鼐 《<停云堂遗文>序》:“ 皋兰 王诫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皋兰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解释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皋”本义指水边高地,《说文解字》注“皋,泽边地也”,而“兰”指兰科植物。二字组合后既可指特定植物,亦可作地理名称,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二、植物学定义 在植物分类体系中,皋兰是兰科绶草属(Spiranthes)的别称,见于《中国植物志》第18卷。该植物叶形似禾草,花序呈螺旋状排列,夏季开白色小花,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湿地环境。

三、地理名称溯源 作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皋兰县隶属甘肃省兰州市,得名于汉代设立的“皋兰戍”。据《皋兰县志》记载,其命名源自境内皋兰山,该山名最早见于《汉书·霍去病传》中“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的战役记录。

四、文献用例解析 在古籍文献中,“皋兰”多呈现诗意化意象: 1.《诗经·郑风》有“隰有苓,皋有兰”的比兴手法 2.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载“河水又东逕皋兰县故城北” 3.清代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以“皋兰新绿方抽叶”描绘江南春景。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电子版、兰州市政府官网地方志专栏等权威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皋兰”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泽边的兰草
    作为植物名称,“皋兰”指水边或沼泽地生长的兰草。该用法最早见于《楚辞·招魂》中的“皋兰被径兮斯路渐”,魏晋时期阮籍、成公绥等文人也曾用此意象表达自然景致,如“清露被皋兰,凝霜霑野草”(《咏怀》)。

  2. 山名(甘肃省兰州市南)
    “皋兰山”是兰州南部的著名山脉,汉代霍去病曾在此征战,史载“合短兵鏖皋兰下”(《汉书·霍去病传》)。匈奴语中“皋兰”意为“天”,与祁连山同源,体现其地理重要性。

  3. 旧县名(今甘肃省兰州市)
    “皋兰县”始设于清代乾隆年间,因山得名,是兰州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其辖境历经调整,1913年后逐步演变为现今兰州市的主体部分。

词源补充:部分文献提及“皋兰”可能为匈奴语译词,与“祁连”(匈奴语“天”)相关,反映了古代西北地区多民族语言交融的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阿没暗算宝方刨身碚磊布色策戒阐扬瞋目扼腕摧坚获丑厝火积薪房从饭口发昫飞快风煞分契扶风绛帐富农钢锯刚獝关切扢达毂毂含一之德荒远活神活现家教接获即墨牛靖人酒城絶膑榼榼坤则廉素犂耕流走彔彔卖绝袂裾眄望腩炙匹马北方平型关前车可鉴乾点褰褰侵挪权计鹊音身伴麝脐守臣爽信谡谡天九牌握符戏词膝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