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悖论的意思、悖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悖论的解释

[paradox] 逻辑学和数学中的“矛盾命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悖论(bèi lùn)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定义指表面上自相矛盾、违反常识,但实质上可能蕴含真理的命题或论述。其特点在于通过合理推理得出两个相互排斥的结论,挑战常规逻辑认知。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例如“说谎者悖论”(声称“我在说谎”的人是否说谎?)。

  2. 《汉语大词典》:

    强调其“似是而非”的特性,即推理过程看似合理,结论却与经验或常识相抵触,如“飞矢不动”的芝诺悖论。

二、字源与语义演变

三、典型特征

  1. 矛盾性:结论与前提或常识直接对立(如“理发师悖论”中理发师能否给自己理发)。
  2. 自指性:部分悖论涉及自我指涉(如“这句话是假的”)。
  3. 启发性:推动逻辑学发展(如罗素悖论促进公理化集合论建立)。

四、常见分类(学术补充)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
  3. 张建军. 《逻辑悖论研究引论》. 人民出版社, 2014.
  4. 陈波. 《悖论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网络扩展解释

“悖论”(Paradox)是指一种表面上自相矛盾或违背直觉的陈述、现象或推理过程,但其背后往往隐含着更深层次的逻辑、哲学或科学问题。以下是关于悖论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特征

  1. 矛盾性
    悖论的陈述通常包含两个看似互斥的结论。例如“这句话是假的”,若其为真,则它必须是假的;若其为假,则它又必须为真,形成无限循环的矛盾。

  2. 合理性
    悖论并非简单的逻辑错误,而是基于看似合理的假设或推理规则推导出的矛盾结果,因此常引发对基础理论的重审。


二、常见类型与经典例子

  1. 逻辑悖论
    由逻辑结构导致的矛盾,例如:

    • 罗素悖论:定义“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组成的集合”,若该集合包含自身,则违背定义;若不包含,则又应被包含。这动摇了经典集合论的基础。
  2. 语义悖论
    因语言自指或语义模糊产生,例如:

    • 说谎者悖论:“我在说谎”若为真,则说话者确实在说谎,因此这句话应为假;反之亦然。
  3. 认知悖论
    与人类认知或决策相关,例如:

    • 乌鸦悖论:观察到一只红苹果,能否支持“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这挑战了归纳推理的边界。
  4. 时间悖论
    涉及时间旅行或因果矛盾,例如:

    • 祖父悖论:若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则自身将不存在,矛盾于“杀死祖父”的行为。

三、悖论的意义

  1. 推动学科发展
    如罗素悖论促使数学家建立公理化集合论(如ZFC系统),说谎者悖论推动了语言哲学研究。

  2. 揭示认知局限
    悖论暴露了人类逻辑、语言或科学模型的潜在漏洞,例如量子力学中的“薛定谔的猫”揭示微观与宏观世界的认知冲突。

  3. 激发思辨与创新
    悖论常成为哲学、文学和科学领域的灵感来源,例如《庄子》中“子非鱼”的诡辩式对话。


四、如何理解悖论?

若需具体悖论的深入解析,可提供名称进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无神百绪逼熟布袋木偶创办丹槛折丁父忧叮泠短上衣厄滞改除高闬共命官断顾柯过卯国勋孤掌难鸣亥地换白鹅皇甫键能净土敬逊紧追不舍九房吉物考辨连雁离簁乱命螺丝扣木槵娘老子旁通曲鬯匹妇不获聘币平妥颦呻青门种瓜憩休欺诈牣积仁智居审慎深文大义审刑失重收录霜鬟雪鬓书吏说溜了嘴搜慝套利天除体佞童歌吐绚无声片斜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