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戒鑑 ”。
亦作“ 戒鉴 ”。警戒;引以为戒。 明 李贽 《读史·经史相为表里》:“史而不经,则为秽史矣,何以垂戒鑑乎?” 孙犁 《澹定集·<文艺评论>改进要点》:“这些作法,常常是以‘群言’之虚名,掩‘一言’之实质,流弊甚多,对文艺工作,有切肤之痛,深可戒鉴。”
“戒鉴”是由“戒”与“鉴”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戒”本义指警戒、防备,《说文解字》释为“警也”,后延伸为戒除不良习惯或行为;
“鉴”原指铜镜,引申为对照、审察,《广雅》注“鉴,照也”。
二者结合后,“戒鉴”表示通过对照过往错误或教训,产生警示作用,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2. 引申义与用法
在历史文献中,“戒鉴”常用于总结前代兴衰教训,如《宋史》载“以古为戒鉴,可明得失”。现代语境下多用于劝诫性文本,强调从他人经历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3. 词性特征
作名词时指具体的警示案例(如“历史的戒鉴”),作动词时侧重行为过程(如“戒鉴后人”)。该词常见于政论、史评及教育类文章,带有庄重、严肃的语体色彩。
“戒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字形演变:
历史用例: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文学评论、历史分析等领域,例如提醒人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或批评作品脱离经典导致价值缺失。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及诗词古文网等来源。
白汉稻百王备知比重帛叠晨昏蒙影抶扑嗤眩垂紫雌节大豆大少爷彫瘁多大泛爱飞针走綫粪肥风尘奉天承运奋荣覆爱附饰付诸东流感厉还号和会恒交皇店忽骤降旛俭年家絃户诵敬戒惊愧基色纠告连疆连畔络腮胡子媒合庙器敏口莫不然逆阪走丸旁车缺如森严壁垒商界师太食筯缩慄体理颓倚晚寤吴绢线板儿湘乡派仙韶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