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秘书丞的意思、秘书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秘书丞的解释

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通典·职官八》:“丞, 魏武帝 置祕书令及丞一人,典尚书奏事,后 文帝 黄初 中,欲以 何楨 为祕书丞,而祕书先自有丞,乃以 楨 为祕书右丞,其后遂有左右二丞, 刘放 为左丞, 孙资 为右丞,后省。 晋 復置祕书丞……歷代皆有。 大唐 龙朔 二年改为兰臺大夫, 咸亨 初復旧,掌府事句稽省署抄目。”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秘殿掌贰·秘书丞》:“《齐职仪》曰: 汉献帝 置祕书令丞二人, 魏文帝 分祕书别掌文籍。自置丞一人,此盖置官之始也。或曰 魏武帝 置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秘书丞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其词源与职能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秘书"一词源于汉代设立的"秘书监"机构,专司国家典籍管理,《汉语大词典》释为"掌禁中图书秘记之官"(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丞"为佐官之称,《说文解字》注:"丞,翊也",指辅佐主官的副职(来源:《说文解字》卷三)。

二、历史沿革 此职始见于东汉,魏晋时期发展为秘书监次官。据《通典·职官八》记载:"魏武帝置秘书令丞,典尚书奏事",至隋唐定型为从五品上阶官,隶属秘书省(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职官卷》)。宋代沿置,元代废止。

三、职能范畴 主要职责包括:

  1. 典籍校勘:主持国家藏书的整理编目,如《隋书·经籍志》载秘书丞参与编修《四部目录》
  2. 文书管理:监管朝廷重要文件誊录与存档
  3. 修史辅政:协助著作郎编纂国史,备帝王咨询(来源:《唐六典》卷十)

该官职的设立体现了古代"以文辅政"的治理思想,其职能演变与历代文化政策密切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秘书丞是古代掌管文籍等事务的官职,其具体含义和职能可综合历史记载分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

秘书丞为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职能是管理文籍、典籍档案及相关行政事务。其设置最早可追溯至三国时期,例如魏武帝曾设秘书令及丞,负责尚书奏事的处理(、)。

二、历史沿革

  1. 魏晋时期:初设秘书丞,后分左右二丞(如刘放任左丞、孙资任右丞),但后期被废除()。
  2. 晋代:恢复设置,成为历代沿用的官职()。
  3. 唐代:曾改名“兰台大夫”,后恢复旧称,职责包括“句稽省署抄目”(即审核公文、记录要事)()。

三、职责与地位

四、相关文献

《通典·职官八》《齐职仪》等典籍均记载了该官职的沿革(、)。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体职能变化,可参考、8等来源的完整历史叙述。

别人正在浏览...

摆落豹关背筐部署材武参合谄闇钞本差徭撤动酬德樗栎庸材蹈古德容房露分拨风行电扫封斋抚尺附约膏蟹根深蒂结挂舌衮遍滚沸寒飙和铃悔叹兼副扃鼏绝薪止火开路神科举年拉大旗,作虎皮览示连鸡礼贶蹑踵偶世搒掠毗翼颇眩伽青谿雀舌上将军手脖子泰靡台省贪冒贴钞挺而走险涴演苇车惟命是从文豪文襄无箇事五圣详隐萧规曹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