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后、夫人饲蚕的西郊桑田。 唐 李白 《明堂赋》:“帝躬乎天田,后亲于郊桑。” 王琦 注引《公羊传》注:“礼,天子亲耕东田千亩,诸侯百亩,后、夫人亲西郊采桑,以供粢盛、祭服,躬行孝道以先天下。”
(2).泛指郊野的桑树。 唐 沉佺期 《有所思》诗:“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緑滋。”
“郊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o sā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释:
古代礼仪中的特定场所
指古代皇后、后妃饲养蚕桑的西郊桑田。这一用法源自周代礼仪制度,天子亲耕东田,后妃则负责西郊采桑,以供给祭祀所需的祭服原料(如《公羊传》注中提到相关礼仪)。例如,李白《明堂赋》中的“后亲于郊桑”即为此意。
泛指郊野的桑树
如唐代沈佺期《有所思》中的“郊桑柔緑滋”,即以郊野桑树描写自然景象。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郊桑”被引申为比喻贫穷、困苦的生活环境。此意可能源于桑树在郊野产量较低,象征资源匮乏的状态。不过,这一比喻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建议根据上下文选择释义,古籍中多涉及礼仪或自然描写,现代文本则可能侧重引申含义。
《郊桑》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郊外的桑树。
《郊桑》的部首是 "艹",总共有13个笔画。
《郊桑》是一个古代汉字组合。在古代中国,郊外的桑树非常常见。因此,这个词汇形成了来表达郊外的桑树的意思。
《郊桑》的繁体字为「郊桒」。
在古代,郊桑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一种古代书写形式是 "艹王" 而不是现在的 "艹木"。
1. 这片郊地上种满了郊桑,为养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2. 我们出去郊游时,看到了一片郊桑林。
郊桑树、桑树郊外、郊外桑树等。
桑树、乡村桑树、郊外桑、农村桑树等。
都市建筑、城市景观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