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厘捐局的意思、厘捐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厘捐局的解释

见“ 釐金局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厘捐局是中国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初年负责征收商业税(厘金)的官方机构,其名称由“厘金”与“捐输”合并而来,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财税征收部门。

一、定义与职能

“厘捐局”指清代为筹措军饷而设立的临时性商业税收机构,主要对国内流通货物按值抽税(税率约1%,即“一厘”),后逐渐成为常设税制。其核心职能包括:

  1. 货物征税:在水陆要道设卡,对过往商品(如米、盐、布匹等)征收厘金。
  2. 捐输管理:兼管地方商户的捐输(自愿或强制捐款),补充财政。
  3. 稽查走私:监督货物运输,打击偷漏税行为。

二、历史背景与运作

1853年,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江苏首创厘金制度,后推广至全国。厘捐局作为执行机构,分“总局”(省一级)和“分局”(州县及关隘),形成层级管理体系。其征收方式灵活,但税卡林立、重复征税等问题加重了商民负担,阻碍了商品流通。

三、废除与影响

清末新政时期,厘金制度因阻碍经济发展备受诟病。1903年起,清政府尝试改革,部分省份改征统税。1931年,国民政府正式废除厘金,厘捐局随之撤销,其职能由统税局及后来的货物税机构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清史稿·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
  4. 《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厘捐局”是清代中后期设立的一种税收机构,主要职能是对国内水陆运输的货物征收捐税(即“厘金”),相当于现代的税务局。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别称
    该机构在不同文献中也被称为“厘金局”或“釐金局”,其名称中的“厘”指代税率单位(通常为货物价值的1%),而“捐”则强调这是一种通过关卡征收的临时性捐税。

  2. 历史背景与职能
    厘捐局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约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费,在各省交通要道(如码头、驿站)设立关卡,对过往货物按价值比例征税。例如,提到其职责包括“水陆征收金税”,而指出全国局卡在咸丰至同治年间多达3000余处,后期仍有2200余处,可见其覆盖范围之广。

  3. 运作特点与影响
    该机构采用“值百抽一”的税率(即1%),但因重复征税和官员腐败,实际税负远超名义比例,加重了商民负担。这一制度虽在清末逐渐改革,但直至1931年才被国民政府废止。

注: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沿革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避逐苍官诚惶诚惧絺辞绘句骀宕弹窝迭见鼎右断袖之好纺缁发繇蜂附云集分均浮花负声浮声切响刚戾广延顾报孤立语花雕酒咶剌撝夺惠施简疏椒兰积仓蹐跼惊魂不定沮溃开丧抗租肯尼亚宽猛相济联动烈栗沥沥拉拉历问理义癃疝陋巷鸾媒民曹摸底难挨凝一破露钳鏁遣言措意峤外奇祸青锋剑戎舰霜际葶苈跅弛不羁闲道相孚弦弧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