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闻听的意思、闻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闻听的解释

(1).犹听闻。多特指上达帝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序》:“窃以国朝故事,莫盛於 开元 、 天寳 之际。服膺简策,管窥王业,参於闻听,或有闕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徽宗宣和三年》:“比者始闻赃私之吏,借以为名,率多并缘为姦,驯致骚扰,达於闻听。”

(2).听见;知道。《红楼梦》第五九回:“话説 宝玉 闻听 贾母 等回来,随多添了一件衣裳,拄了杖前边来。”《白雪遗音·八角鼓·酒鬼》:“那人説:‘我这里忙,不能陪着阿哥诉家常。’醉鬼闻听忙起誓。”豫剧《穆桂英挂帅》第一场:“闻听人言 辽东 安王 造6*反,兵伐中原,不知 宋 室江山何人扶保?”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闻听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闻听"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闻"和"听"的本义及结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词典的解释,其详细意思如下:

一、基础释义

  1. 听见;听到: 这是"闻听"最核心、最常用的意思,表示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知晓了某事或某消息。它融合了"闻"(本义是用耳朵感知声音,后引申为知晓)和"听"(用耳朵接收声音)的含义,强调"听闻"这一动作及其结果。

    • 示例: "闻听此言,他大吃一惊。"(听到这句话,他非常惊讶。)
    •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探听;打听: 在更早或特定语境下,"闻听"有时也指主动去打听、探问消息。

    • 示例: "特来闻听虚实。"(特意来打听真实情况。)
    • 来源: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语法与用法特征

  1. 词性: 动词。
  2. 语体色彩: 带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或文言意味,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书面表达、文学作品中或模仿古语的语境。
  3. 搭配: 常后接具体内容(如"闻听消息"、"闻听噩耗"、"闻听此言")或表示来源(如"闻听于途")。
  4. 与现代常用词的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听说"、"听到"是更常用、更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其含义与"闻听"的核心义项"听见;听到"基本相同。

三、语用差异(古今)

"闻听"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动词,核心含义是听见、听到(消息、话语等)。它由表示"感知声音/知晓"的"闻"和表示"接收声音"的"听"复合而成,强调通过听觉获知信息的结果。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低于"听说"或"听到",但在书面表达中仍具生命力,主要表达被动获知信息的意思。其早期包含的"探听"义项在现代已基本不用。

网络扩展解释

“闻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én tīng,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闻听”指“听到消息或传闻”,但根据语境可分为两类:

  1. 特指上达帝王:常见于古代文献,表示消息传递到统治者层面。例如《续资治通鉴》中提到“达於闻听”,即指将问题呈报给帝王。
  2. 普通含义:泛指“听见”或“得知”,多用于书面或口语,且常带有贬义,表示听到负面消息。

二、详细解释与使用场景

  1. 古典用法

    • 在历史文献中,“闻听”常用于官员奏报或民间传闻上达朝廷的场景。例如唐代郑棨的《开天传信记》序言提到“参於闻听”,即通过听闻了解国家事务。
  2. 文学与口语用法

    • 在小说或戏曲中,多表示人物“得知某事”。例如《红楼梦》第五九回:“宝玉闻听贾母等回来,随多添了一件衣裳”,此处指宝玉得知消息后的反应。
    • 现代语境中,可指代“听说”,如豫剧《穆桂英挂帅》中“闻听人言辽东安王造反”。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红楼梦》《续资治通鉴》等原文,或查阅词典类来源(如、)。

别人正在浏览...

白杆兵豹席宾从不好活侧理层崄豺狼赤壤窗槛出客出戍道劳得道多助掉舌砥砨放亡访员废彻改度纲盐广武瑰怪孤垒喊魂酣饫噭嘑假期家丈人锦瑟瘠顔苛待老鹰烈火礼生麻雀战丏缘沐骨木客鸟目语额瞬脓肿全数染服冗杂如箭在弦三不朽上章矢鱼受箓水滴石穿藤纸庭砌頽墙问水滨详省闲聒七闲缓涎缕枵枣下昼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