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气质的意思、气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气质的解释

(1) [temperament;tincture;disposition]∶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艺术家的气质

(2) [demeanour;bearing]∶风度;模样

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初刻拍案惊奇》

详细解释

(1).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宋 张载 《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金 元好问 《送刘子东游》诗:“ 刘郎 世旧出雄边,生长 幽 并 气质全。”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既得为人,其聪明睿哲同,其性情气质同。”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气质的本然,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

(2).风度;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程元玉 抬头看时,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面颜也儘标緻,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却是雄纠纠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向知府 道:‘好个气质,像正经人家的儿女。’”

(3).犹风骨。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汉 至 魏 ,四百餘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相如 巧为形似之言, 班固 长於情理之説, 子建 、 仲宣 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三哀诗》:“ 圣俞 诗七千,歷歷尽精絶,初无追琢勤,气质稟清洁。”

(4).指气体。 清 谭嗣同 《仁学》一:“譬於烛久爇则尽跋,非烛灭也,化为气质、流质、定质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气质”一词在不同领域和语境中有多维度的含义,以下从心理学、中医学及日常使用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解释:

一、心理学定义

  1. 核心概念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情绪反应、行为方式及认知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差异。例如,有人情绪爆发快但平复迅速,有人反应迟缓但持久。
    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将其分为四类:

    • 胆汁质:热情直率但易冲动(如李逵)
    • 多血质:灵活善交际但注意力易分散(如王熙凤)
    • 黏液质:沉稳专注但缺乏灵活性(如唐僧)
    • 抑郁质:敏感细腻但耐受性低(如林黛玉)。
  2. 特性
    气质具有先天稳定性,主要由神经系统特性决定,但长期环境塑造可使其发生缓慢变化。

二、中医学视角

中医认为气质源于胚胎期对“气”的禀受差异,形成个体独特的形神特质,表现为性格、智慧等先天倾向。例如,禀赋“阳刚之气”者多豪迈,禀“阴柔之气”者偏内敛。

三、日常语境中的含义

日常生活中,气质指综合外在表现与内在修养形成的个人魅力,如:

四、东西方理论共通性

无论是宋代张载提出的“变化气质”修养论,还是现代心理学的气质理论,均承认先天基础与后天改造的双重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气质

《气质》是一个描述一个人的个性特质和魅力的词语,它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在言谈举止、仪态动作、气质风格上所展示的独特魅力和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气质》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第一个字“气”是由气部组成,它的拆分简化为一从“气”;第二个字“质”是由贝部和至部组成,它的拆分简化为贝从“贝”和至从“至”,共计13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气质》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周易》。在《周易》中,气质这个词语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性情和个性特点。

在繁体字中,气字的传统写法为「氣」,质字的传统写法为「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气字的写法与今天相似,只是古代的气字略有变化,即它的左下方的一横稍微向右倾斜,呈现出一种斜劈的形状。

质字在古代的写法中,上方的至字改为“台”,下方的贝字没有变化。

例句

1. 她的气质高雅,举止大方得体。

2. 他的气质沉稳,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气质饱满、气质温和、气质出众、气质不凡。

近义词:风度、气度、个性。

反义词:庸俗、粗俗、低贱。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耨达山悲观失望步快寀地茶礼抽剥处交鹑贲刺心切骨从轻发落粗细调斡隄梁低手墩座多项式恶剑俄罗斯恩深渭阳反背放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风暴棼梁给足騧骝官银鬼胡油行距讲读交礼挤擦揭宝节院精选机身卷云冠宽慰拉火线羸骄历算马蔺子母兄漰湍穷说琼瑛驱涉僧衲生伦苏隄嗉子绦线头龙偷眼稳产香蜡鲜羽虓武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