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收捕。《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2).犹管束。《南史·侯安都传》:“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则奔归 安都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 柔然 紇升盖可汗 先不设备,民畜满野,惊怖散去,莫相收摄。”
(3).勾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中霤神》:“﹝余﹞见其庄僕 陈青 者,睡中多为阴府驱令收摄死者魂。”
(4).收聚。《花月痕》第七回:“此自是上牀时胡思乱想所致,便自收摄精神,扫除思虑,就也安然睡着了。” 茅盾 《动摇》五:“ 方罗兰 勉强收摄了精神。”
收摄是汉语复合词,由“收”与“摄”两个动词性语素构成,核心含义指收聚、收敛或控制。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及权威来源分项说明:
收聚;聚集
指将分散的事物或能量汇集起来。
例:《朱子语类》卷十二:“读书须收摄身心,使精神常在此。”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约束;控制
强调对自身言行、情绪的管束。
例: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收摄心神,方提笔写字。”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佛教用语:收敛心神
在禅修中指集中意念,排除杂念。
例:“打坐时需收摄六根,方能入定。”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中医术语:固摄精气
指通过调理防止体内精气耗散。
例:“黄芪可收摄中气,治脾虚下陷。”
来源:《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
定义:“收摄,收聚;管束。”
查看详情(汉典网)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标注为书面语,释义:“收敛;控制。”
来源:商务印书馆
《辞海》(第六版)
补充说明其佛教与中医学引申义。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
例句:
“他深吸一口气,收摄心神,继续应对挑战。” —— 现代汉语用例
注:以上文献来源可通过图书馆或权威学术平台查询原文,在线工具如汉典网提供部分释义参考。
“收摄”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延伸,具体解释如下:
收捕
指逮捕、捉拿。例如《三国志·魏志·国渊传》记载:“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管束
表示约束、控制。如《南史·侯安都传》提到:“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
勾取
指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常见于描述阴司勾魂等超自然场景。例如宋代何薳《春渚纪闻》记载:“睡中多为阴府驱令收摄死者魂。”
收聚
意为聚集、收敛。如例句:“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在佛教金刚乘(密宗)中,“收摄”被赋予更深层的修行含义,指通过脉、轮、气、明点等身体层面的修持,达到心身合一的境界。这一用法强调身体与心的协同作用,超越普通“管束”的范畴。
若需进一步了解宗教或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上述来源网页。
八面锋避谤鼈岩冰上舞蹈操修策踵抄擿逞角色愁眉蹙额穿落传赏撺哄鸟乱鹾法大刀头电火顶数兜围额赋富岁归路海猪豪市河冲后昆诲色讲脸鉴貌辨色解恚解纍计筭急先锋具领控名责实矿璞倈儿襕笏良直陵山麦序妙颜冥藏旁罗剽尘怯头怯脑惸弱漆器袪袪商铺山鞠穷史不绝书拾人牙慧手长殊代私注唐贡坛事佻狡通古博今偷盗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