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帛的意思、尺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帛的解释

(1).长一尺的帛,言其少。《战国策·赵策三》:“公子 魏牟 过 赵 , 赵 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新唐书·孝友传·刘君良》:“﹝ 刘君良 ﹞四世同居,族兄弟犹同产也,门内斗粟尺帛无所私。”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墓志铭》:“七十将至,裹此尺帛。”

(2).指书信。 明 何景明 《塘上行》:“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清 遯庐 《童子军·报捷》:“雁云高,问 汉 家尺帛,几时飞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帛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意蕴的名词,字面指“一尺长的丝织品”,但在实际使用中多承载引申含义,需结合古代文化背景理解: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指代

    指长度约一尺的绢帛。古代布帛是重要书写载体,因携带方便,一尺左右的素帛常用于书写简短信件或文章。例如《淮南子》提及“寸锦尺帛”形容珍贵织物。

  2. 引申为书信

    因尺帛常用于书写,逐渐成为“书信”的代称。如古乐府诗“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饮马长城窟行》),此处“尺素”即尺帛的同义替换,指藏于鱼腹中的书信。


二、文化内涵

  1. 象征情意传递

    古代交通不便,尺帛书信成为情感纽带。如唐代张九龄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帛传”,以尺帛喻指难以言尽的思念。

  2. 指代文章或墨迹

    引申指短小精悍的文章或书法作品。清代文献《履园丛话》称“寸缣尺帛,皆入珍藏”,形容小幅书画的珍贵性。


三、相关典故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尺帛”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指长一尺的帛(丝绸),强调数量极少。例如《战国策·赵策三》记载:“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形容赵王用少量布料制作王冠,体现节俭或物资匮乏。

  2. 引申含义
    代指书信。古人常用帛布书写信件,如明代何景明《塘上行》中“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即以“尺帛”寄托思念。


二、文化背景与典故

  1. 成语“尺帛之谏”
    源自《战国策》,魏国公子牟用“尺帛制冠”的故事劝谏赵王勿宠信奸臣。这里的“尺帛”象征劝谏文书,强调以微小事物警示君王。

  2. 文献引用

    • 《新唐书》以“斗粟尺帛无所私”形容家族和睦,共享微薄财物。
    • 清代黄宗羲的诗句“裹此尺帛”则暗喻贫寒。

三、总结

“尺帛”既可指代少量丝织品,也可引申为书信或谏言,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若需了解更多历史典故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战国策》《新唐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宝臧边歌变换鄙俭布帊猜恨材力朝部承学冲齧楚氛箠挞褚小怀大搭分儿当头炮登擥灯伞诋訿东不訾二气梵侣高寄购书过错蝗雨叫好赍盗粮节敛惊逃酒臼绝圣弃智拘拑拘奇抉异括辣莱孱里椁赁银留运龙战鱼骇纶连妙龄冥郁能样炮熬偏政窃据权移马鹿肉台柈扫竹尚自硕茂书诏蔌蔌煻煨逃徙特效彤幨腿花托援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