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听到鸡叫。指黎明。 明 何景明 《祭亡兄东昌公文》:“始在 巴陵 ,闻鸡,通衙执烛视事。”
(2).见“ 闻鸡起舞 ”。
“闻鸡”作为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其含义及使用场景如下:
字面解释
“闻”指听到,“鸡”指鸡鸣声,组合后意为“听到鸡叫声”。多用来描述黎明时分鸡鸣报晓的情景,例如明代何景明的《祭亡兄东昌公文》中“始在巴陵,闻鸡,通衙执烛视事”即指黎明时分起床处理事务。
引申义
“闻鸡”常作为“闻鸡起舞”的简称,比喻志士奋发图强的精神。这一典故源自《晋书·祖逖传》:东晋祖逖与刘琨立志报国,每闻半夜鸡鸣便起身练剑,后以“闻鸡起舞”激励人珍惜时间、努力进取。
“闻鸡”既可指具体的黎明鸡鸣场景,亦可引申为积极向上的象征。其核心内涵均围绕“把握时间、奋发有为”,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勤勉精神的推崇。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闻鸡起舞”的完整故事,可参考《晋书》等历史文献。
闻鸡是指听到鸡鸣的意思,也是早晨起床的象征。在古代乡村生活中,鸡的鸣叫被视为天明的标志,因此人们常用闻鸡来形容早起的习惯。闻鸡还可以引申为积极主动、勤奋努力的意思。
闻(门字旁):部首门,共5画。
鸡(鸟字旁):部首鸟,共7画。
《闻鸡》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中国的乡村生活中,人们大多过着务农的生活,因此早起饲养家禽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习惯。而鸡的鸣叫声往往在黎明时分响起,提醒人们开始新的一天。因此,闻鸡逐渐成为了形容早起的习惯的说法。
聞鷄
古代汉字写法中的《闻鸡》实际上是“聞雞”的写法。其中,“聞”(门字旁)是古代表示闻听的字,而“雞”(鳥字旁)则是古代表示鸡的字。
1. 他是一个早起的人,每天都能闻鸡起舞。
2. 务必要养成早起闻鸡的好习惯。
3. 他的成功与勤奋努力闻鸡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关。
闻风而动、闻名遐迩、闻所未闻、闻者足戒、闻过则喜、闻风丧胆
听鸡起舞、冒早气、破晓起床、天不亮就起床
晚起、慢腾腾、赖床、贪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