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铭誌 ”。
“铭鋕”是一个由“铭”和“鋕”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铭
本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于记载功绩或自我警示,引申为“深刻记住”。如《礼记》中“铭者,自名也”即强调其记录功能。
鋕
通“誌”(志),意为记载、记录。据《集韵》和《正字通》解释:“鋕,铭也”“经史通作志,或作誌”,说明“鋕”是“志/誌”的异体字,强调文字留存。
传统用法
指碑文和墓志铭,即刻于石碑、墓石上的纪念性文字。例如古代墓碑常用“铭鋕”记录逝者生平。
引申含义
因“鋕”与“志”相通,衍生出“铭刻志向”的抽象意义,表达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如“铭鋕于心”。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形容值得铭记的人或事,强调深刻印象或精神传承。例如:“英雄事迹铭鋕史册”。需注意该词使用频率较低,且部分释义(如现代引申义)可能源自非权威来源。
提示:古汉语中“鋕”与“誌”通用,但现代汉语以“志/誌”为标准写法,因此“铭鋕”更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
铭鋕是一个汉字,意思是铭刻、雕刻。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金属部首金,右边是锋部首刂。总共有11画。
《铭鋕》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金属加工工艺,当时人们常常通过雕刻金属制品来表达文化、信仰和纪念的含义。铭鋕一词代表着这种工艺和艺术手法。
在繁体字中,《铭鋕》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铭鋕》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字形基本上保持了一致。
以下是《铭鋕》一词的例句:
1. 他雇了一位名师来铭鋕他的字画。
2. 这件铭鋕作品被认为是艺术的珍品。
3. 这块雕刻精美的铭鋕铜牌是对英雄纪念的永恒标志。
组词:铭刻、铭文、铭记、深铭
近义词:雕刻、刻镂、刻画
反义词:磨损、磨灭、毁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