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銘鋕的意思、銘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銘鋕的解釋

見“ 銘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銘鋕”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與“銘記”相通,指通過刻寫文字實現長久記憶。根據《漢語大詞典》及漢字溯源研究,“銘鋕”可拆解為兩個構詞成分:

  1. 銘:形聲字,從金名聲,本義指在青銅器上刻鑄記事文字。《禮記·祭統》記載“銘者,自名也”,特指通過鑄刻行為實現昭示功德、傳世警醒的功能。現代引申為深刻記住,如陶鑄《松樹的風格》中“這些事實……都銘刻在我的記憶裡”。

  2. 鋕:異體字作“锧”,《說文解字》釋為“鋕,刻也”,《玉篇》标注其讀音為“之利切”(zhì)。該字強調用金屬工具镌刻的物理行為,如清代文獻《台灣通史》載“鋕石山巅”即指在山頂刻石記事。

在構詞法層面,“銘鋕”屬于同義複詞結構,通過“銘”(銘記)與“鋕”(镌刻)的語義疊加,強化了“以刻寫方式永志不忘”的核心語義。這種用法多見于明清文獻,如明代方孝孺《與鄭叔度書》有“銘鋕心曲”的表達,清代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亦載“以詩銘鋕其德”。

需要說明的是,現代語文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銘鋕”詞條,但在《漢語大詞典》網絡版中可查證其古代用例。該詞的現代使用多出現在書法篆刻、文物研究等專業領域,用以描述古代銘文镌刻工藝。

網絡擴展解釋

“銘鋕”是一個由“銘”和“鋕”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本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用于記載功績或自我警示,引申為“深刻記住”。如《禮記》中“銘者,自名也”即強調其記錄功能。


  2. 通“誌”(志),意為記載、記錄。據《集韻》和《正字通》解釋:“鋕,銘也”“經史通作志,或作誌”,說明“鋕”是“志/誌”的異體字,強調文字留存。

二、詞義解析

三、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形容值得銘記的人或事,強調深刻印象或精神傳承。例如:“英雄事迹銘鋕史冊”。需注意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且部分釋義(如現代引申義)可能源自非權威來源。

提示:古漢語中“鋕”與“誌”通用,但現代漢語以“志/誌”為标準寫法,因此“銘鋕”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半空剝皮保身八搨将軍兵馬箔頭蔔占毚兔瘡痍打情賣笑殿罰丁未煩楚扶颠持危輔熙府宅夠過兒圭币歸祔好力寳鴻罿圜阙回山倒海檢踏家至人說金粉南朝糾蓼聚變絶乏峻急雷池累掯臉紅脖子粗鍊顔木石内膳遷滿起生啓祚權宜之計确證攘奪如出一口韶警時見誓書市易手力資疏達夙宵素雪調試窕儇鐵軌遺勞下顧閑荒小郎罅隙喜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