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舞的意思、鸣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舞的解释

鸣叫飞舞。形容欢腾。 唐 卢照邻 《失群雁》诗:“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鵾弦犹独抚。” 唐 李白 《上云乐》诗:“五色师子,九苞凤凰,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舞”是一个具有复合意象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学应用两个层面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鸣”本义为鸟兽或昆虫发声,如《诗经·小雅》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舞”指肢体有节奏的律动,《周礼·春官》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二字合称“鸣舞”,最早见于《后汉书·祭祀志》,描述祭祀时“百兽率舞,众鸟和鸣”的仪典盛况。

在文学语境中,“鸣舞”多呈现三种意境:其一指自然界生物的动态和谐,如柳宗元《钴鉧潭记》中“猿鹤鸣舞,声振林木”;其二喻指社会欢庆场景,苏轼《赤壁赋》有“饮酒乐甚,扣舷而歌,鸣舞潜蛟”的描绘;其三衍生出“共鸣共舞”的哲学意蕴,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天人感应”时,引“天地絪缊,万物鸣舞”为喻。

该词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古代“礼乐合一”的思想传统。据《礼记·乐记》所述,“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全唐诗》收录的宫廷乐府诗中尤为常见,如王维《奉和圣制》中“仙乐龙媒下,神皋凤跸留。霓旌扬景庆,羽盖俨鸣舞”的记载。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鸣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鸣舞”指鸣叫与飞舞,常用来形容生物(如鸟兽、昆虫)或自然景象的欢腾状态。例如,唐代卢照邻在《失群雁》中写道:“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鵾弦犹独抚”,描绘了大雁在广阔天地间鸣叫飞舞的生动画面。

  2. 文学意象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常通过声音与动作的结合传递情感。如李白《上云乐》中“五色师子,九苞凤凰,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借“鸣舞”渲染神话场景的喧闹与活力。

  3.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鸣舞”,但在特定文学或艺术描述中,仍可能借用其古典意象,表达欢庆、自由等意境。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句背景或具体用法,可参考《全唐诗》相关注释或文学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按鹘八宝白祥蚌蛤剥除饱觑边届避风港拨卷蚕丛长恨歌谄嫉程颢赤膊储宫大拜彫破非毁蜂糖傅左光点孤厉鼓厉海岬还言积弛阃宇寥夐丽好临别路标攞袖揎拳门闾面黄肌瘦靡曼名将默赞牧刍南北路呕鵶疲悴平布贫雇牵盐啓闭塞清明火秋毫七夕钱遶围痁泄梢婆首足条氏同义字外国货唯吾独尊吓魂台险逼显突屃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