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曲江池的意思、曲江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曲江池的解释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秦 为 宜春苑 , 汉 为 乐游原 ,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 隋文帝 以曲名不正,更名 芙蓉园 。 唐 复名 曲江 。 开元 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参阅 唐 康骈 《剧谈录·曲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一·雍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曲江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湖泊,位于唐代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隅。其名称及内涵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详细阐释:

  1. 词义解析与地理位置

    • 曲江: “曲”字本义为弯曲、不直,引申为曲折婉转;“江”通常指大河,但在此处特指水流。故“曲江”意指曲折蜿蜒的水流或河道。该名称源于其水体形态,《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记载:“曲江池,汉武帝所造,名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曲江。”
    • 池: 在汉语中,“池”指人工开凿或自然形成的蓄水洼地,通常比“湖”小。此处指依托自然地形加以人工开凿、疏浚形成的大型水域景观。
    • 因此,“曲江池”整体意指位于长安城东南、以水流曲折蜿蜒为特征的人工湖泊及环绕其建设的皇家园林区。其具体位置在长安城朱雀门街东第五街(即“修行坊”所在之街)以东,临近城墙,地势相对低洼,水源引自城南的义峪水(也称“黄渠”)。
  2. 历史沿革与功能演变

    • 秦汉肇始: 曲江池的历史可追溯至秦代,秦始皇在此修建离宫“宜春苑”。汉武帝时,因喜爱此处水景,在秦苑基础上扩建,开凿了更大的水域,并正式命名为“曲江池”,归属上林苑的一部分,主要供皇室游猎、祭祀(如祓禊)之用。
    • 隋唐鼎盛: 隋文帝营建大兴城(唐长安城前身)时,因其风水考量(此地位于城东南“巽”位,地势低洼),有意将其辟为公共园林,但未及实现。至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朝廷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扩建工程,开凿黄渠引南山义峪水入池,使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并在环池周边广建离宫别馆、楼台亭阁(如紫云楼、彩霞亭、杏园、慈恩寺等),遍植花木。此时的曲江池,从皇家禁苑转变为集皇家游幸、公共游览、科举庆典(如“曲江宴”)、文人雅集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公共园林和文化活动中心,达到其历史上的极盛时期。
  3. 文化意象与文学象征

    • 在唐代文学(尤其是诗歌)中,“曲江”或“曲江池”是一个高频出现的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盛世繁华的象征: 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了上巳节曲江畔的盛况;康骈《剧谈录》亦载其“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玩,盛于中和、上巳之节”。它成为展示大唐帝国开放、富庶、文化昌明的窗口。
      • 仕途荣辱的见证: 新科进士的“曲江宴”(杏园探花、雁塔题名)在此举行,使其成为士子功成名就的象征(如白居易《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同时,也承载了失意文人的感慨,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重游曲江,写下《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寄托了深沉的国破家亡之痛。
      • 自然美景的典范: “曲江流饮”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其水波潋滟、柳烟画桥、花木葱茏的景致,是文人墨客吟咏自然、寄托情怀的重要对象。
  4. 现状与遗存

    • 唐末战乱后,曲江池随长安城一同衰落,黄渠断流,池水干涸,园林建筑逐渐荒废。明清时期虽有零星记载,但已不复旧观。
    • 现代,西安市实施了“曲江池遗址公园”重建工程(2008年开放),在原址区域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恢复了部分水域和景观,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和市民休闲场所,使“曲江池”这一历史地理名称得以延续其文化生命。

“曲江池”一词,从字面看指代一处因水流曲折得名的人工池苑。其深层含义则关联着唐代长安城东南隅一处由皇家主导建设、后演变为公共空间的著名园林湖泊。它不仅是唐代城市规划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承载了丰富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尤其是科举文化)和文学情感的文化符号,象征着盛唐的开放气象与文华风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主要参考来源:

  1.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曲江池”词条释义及历史沿革概述。
  2.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元帝纪》 - 提及秦汉时期宜春苑/曲江池的早期记载。
  3. 《太平寰宇记》(宋·乐史) - 对曲江池名称由来及早期历史的记载。
  4. 《唐两京城坊考》(清·徐松) - 详细考证唐代长安城布局,包括曲江池的位置、水系及周边建筑。
  5. 《剧谈录》(唐·康骈) - 描述唐代曲江池的盛况。
  6. 《全唐诗》中杜甫、白居易等相关诗作 - 体现曲江池在唐代文学中的意象。
  7. 西安市曲江池遗址公园官方介绍及考古研究资料 - 关于遗址现状与保护重建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曲江池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著名历史文化遗址,其名称和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演变:

一、地理与历史沿革

  1. 秦汉时期
    曲江池最初为天然池沼,秦代称“隑洲”,秦始皇在此修建离宫“宜春苑”。汉代疏浚河流并开渠,修建“宜春后苑”和“乐游苑”,汉武帝时期因水流曲折正式得名“曲江”。

  2. 隋唐时期
    隋代将曲江纳入大兴城(唐长安城前身),改称“芙蓉池”。唐代经唐玄宗大规模扩建,引黄渠水注入,水面达70万平方米,恢复“曲江池”之名,成为皇家园林与公共游览胜地,以“曲江流饮”“雁塔题名”等典故闻名。

  3. 唐末至近代
    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败,至唐末战乱彻底荒废,池水干涸变为农田。

二、文化意义

三、现代重建

2008年,西安市重建曲江池遗址公园,占地1500亩,恢复水域700亩,融合秦汉与隋唐风貌,现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西安文化地标。

其他含义

曲江池亦为元代杂剧名,讲述郑元和与李亚仙的爱情故事,改编自唐代传奇《李娃传》。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细节或景点信息,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西安市旅游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

半边边羡敝褐闭门羹伯仲间不成器仓扁曹孙称咏辞不达意错刀斗鹅反虏翻天蹙地风虫佛爷桌儿革刬割欢国民经济汗垢候风惶惕胡子传、柳隆卿加惠掎拔节下搢铎惊浪拒逆口锐匡谷炼火赂贿路演煤赭南陔暖鞾糯麦评本起动清议堂穷发穷窭任法兽日烟融尊三海上材善经少待使料所及十率首春顺信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书祖司谏天容未兆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