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契,暗合。《晋书·隐逸传·郭瑀》:“﹝ 张天锡 ﹞遗 瑀 书曰:‘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 唐 骆宾王 《灵泉颂序》:“闻夫玄功幽赞,灵心以有德是亲;至道冥符,篤行以通神为本。”
(2).谓神授的符命。《晋书·艺术传序》:“幽赞冥符,弼成人事。”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授冥符於井翼,寔灵命之所禀。”《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帝王应运,盖有天命,三灵所属,当协冥符。”
“冥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事物或思想在无形中相互契合,不通过外在表现而达到一致。这一含义常见于古籍中,强调精神或境界上的自然吻合。
指上天或神明赋予的象征性指令或天命,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形容帝王或重要人物的命运受天意指引。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晋书》《旧五代史》等古籍原文。
冥符(míng f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藏在坟墓或地下的铁镣。在古代中国文化中,人们相信冥符有一定的神秘力量,可以驱逐邪恶灵魂或保护人们免受厄运的侵害。
冥符的拆分部首为冖(mì)和卜(bo),其中冖为上半部分的覆盖,卜为下半部分的卜筮。冥符的总笔画数为13画。
冥符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记载嬴政(即秦始皇)因为害怕有人捣乱他的坟墓,就下令将冥符制成铁链锁,作为保护措施。自此,冥符一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繁体字中,“冥”字与简体字保持一致,仍为“冥”字。而“符”字则由“符”(fú)和“符”(fǔ)两种写法。
在古代中国的汉字写法中,冥符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冥”字的写法相对保持一致,但是“符”字的写法略有变化。通常,古代的冥符被写作“冥ㆤ”。
1. 他在考古学家的指导下,发现了一个古墓中埋藏的冥符。
2. 为了将来的幸福,他决定佩戴冥符来驱散不幸的气运。
1. 镣符(liào fú)
2. 符箓(fú lù)
3. 符咒(fú zhòu)
1. 护身符
2. 护符
3. 命符
1. 邪符
2. 厄符
3. 魔符
案情变量餐薇长牦超载魑魅吃喜窗帘疵咎犊车麈尾凡愚讽席怫怒芙蓉园惶窘柬择警论静县伎曲咎鼓极忠客游款足拦税历来楼棚没陈梦断谟略脑儿酒腻歪凭噫器乐青箓青翳七死七生却避曲吕软目标赛因斯赏格伤怜士官守阍衰涕枢中搜搜蒐慝条贯部分踢毬通知单軘车外合里差庠门象徵主义贤女仙署撷芹葈耳邪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