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凡愚的意思、凡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凡愚的解释

(1).平庸愚味。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南史·张缵传》:“时 纘 从兄 謐 聿 并不学问,性又凡愚。”《百喻经·妇女患眼痛喻》:“凡愚之人,亦復如是。”

(2).指平庸愚昧的人。 唐 慧能 《坛经·疑问品》:“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浄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凡愚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凡”与“愚”两个语素构成,主要用于形容人或思想状态的平凡、普通且缺乏智慧。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1.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凡:本义指平常、普通、尘世,引申为平庸、不出众。《说文解字》释为“最括也”,段玉裁注:“皆聚括之谓,举其凡,则若网在纲。”
    • 愚:本义指愚笨、蒙昧、不明事理。《说文解字》释为“戆也”,指心智未开或迟钝。
    • 凡愚:结合二者,指平凡而愚昧,形容人或其见识、行为处于世俗、平庸且缺乏高明智慧的状态。常带有贬义或自谦色彩。
  2. 词性及用法:

    • 形容词:直接描述人或事物(如思想、行为)的性质。
      • 例:此乃凡愚之见,不足为据。(指见解平庸浅陋)
      • 例:吾本凡愚,岂敢妄议大道?(自谦之词)
    • 名词:指代具有这种特质的人(较少单独使用,常与其他词组合)。
      • 例:圣贤教化,旨在启迪凡愚。(指普通愚昧的民众)
  3. 语境与引申:

    • 常与“圣贤”、“智慧”、“高明”等词相对,强调与超凡脱俗、深谋远虑的差距。
    • 在宗教(如佛教、道教)或哲学语境中,常指未觉悟、沉迷于世俗欲望和浅见的人。
    • 用于自谦时,表示说话者对自己能力或见解的谦虚态度。
  4. 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凡愚”的释义为:“平庸愚昧”。该书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之一。
    • 王力《古代汉语》在词汇解析中强调,“凡”常表“尘世、普通”,“愚”表“蒙昧”,组合后强化了“世俗平庸且不明智”的语义。
    • 《辞源》(修订本)在收录古语词时,也明确标注“凡愚”为“平庸愚昧”之义,并引古籍例证。

“凡愚”一词精准地刻画了人性中平凡与蒙昧相交织的状态,既可用于客观描述,也可用于主观自谦,是汉语中表达“平庸缺乏智慧”这一概念的凝练词汇。其语义根植于“凡”的世俗性和“愚”的蒙昧性,在传统文化和典籍中具有稳定的使用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凡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平庸愚昧:指资质平凡、缺乏智慧或见识浅薄的状态。例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自谦:“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即表达对自己可能被视为平庸的担忧。
  2. 指代平庸之人:泛指所有愚昧无知的群体,如《百喻经》提到“凡愚之人”比喻目光短浅者。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场景

四、例句参考

  1. 曹操:“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恐为凡愚所笑。”
  2. 《南史·张缵传》:“时纘从兄謐聿并不学问,性又凡愚。”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综合)。

别人正在浏览...

板帐钱綳冬笨胶兵势必然与自由不费吹灰之力补济灿亮朝冠冲刷仇尼打滴溜牒文顶戴都廐恶言覆车继轨改服告贷无门耕廛耕畬管窥鬼号归回贵壤旱队好声槐耳讙呼环激忽剌巴儿嫁祸挟赞尽礼急速菊道人沥青龙门笔龙堂旅冢緑柱石妙璞穆歌盘护幈宫凭龟悄声榷算日知录儒弱升帐申宥授能疏纵四击头违信文籍小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