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愚的意思、凡愚的详细解释
凡愚的解释
(1).平庸愚味。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南史·张缵传》:“时 纘 从兄 謐 聿 并不学问,性又凡愚。”《百喻经·妇女患眼痛喻》:“凡愚之人,亦復如是。”
(2).指平庸愚昧的人。 唐 慧能 《坛经·疑问品》:“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浄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词语分解
- 凡的解释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凡尘。凡心。 所有的: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 总共:全书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愚的解释 愚 ú 傻,笨:愚人。愚笨。愚蠢。愚鲁。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愚顽。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欺骗,耍:愚弄人
网络扩展解释
“凡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平庸愚昧:指资质平凡、缺乏智慧或见识浅薄的状态。例如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自谦:“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即表达对自己可能被视为平庸的担忧。
- 指代平庸之人:泛指所有愚昧无知的群体,如《百喻经》提到“凡愚之人”比喻目光短浅者。
二、出处与演变
- 历史文献:最早见于《荀子·劝学》,后三国时期曹操、唐代《坛经》等文献均有使用。
- 构词解析:由“凡”(一切)和“愚”(愚昧)组合,强调普遍性的愚钝。
三、用法与场景
- 语境:多用于形容思维简单、固守成规者,如“凡愚之辈不识身中净土”(《坛经》),带有批评或自谦意味。
- 反义词:与“圣贤”相对,突显智慧与境界的差异。
四、例句参考
- 曹操:“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恐为凡愚所笑。”
- 《南史·张缵传》:“时纘从兄謐聿并不学问,性又凡愚。”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综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凡愚(fán yú)这个词是指平凡而愚昧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凡」和「愚」,其中「凡」部表示普遍、常见,而「愚」部则表示愚昧、无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并且是繁体字的一部分。
在古时候,凡愚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汉字的形状和写法有所变化。然而,无论如何,它依然代表着平凡愚昧的含义。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们的观点凡愚可笑。
关于凡愚这个词的组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和需要进行搭配。例如,凡愚思维表示平凡愚昧的思考方式;凡愚行为表示平凡愚昧的行为表现等。
凡愚的近义词包括:平庸、愚笨、无知等。这些词都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智力水平低下或者思维能力有限的特征。
相反地,凡愚的反义词可以是聪慧、智慧、睿智等。这些词表示一个人有聪明才智、思维敏捷或者智力超常的特质。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