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疵咎的意思、疵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疵咎的解释

缺点;过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古之将相,疵咎实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疵咎"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由"疵"和"咎"两个单字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缺点、过失或罪责。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构成解析:

    • 疵 (cī): 本义指玉上的斑点或瑕疵。《说文解字》释为:“病也。从疒,此声。”引申泛指缺点、毛病、过失。例如,《韩非子·大体》有云:“不吹毛而求小疵。”意指不故意挑剔小毛病。
    • 咎 (jiù): 本义指灾祸、不祥。《说文解字》释为:“灾也。从人,各声。”引申指过失、罪过、责备、追究责任。例如,《论语·八佾》中:“既往不咎。”意为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
    • 复合义: “疵”与“咎”意义相近,均有“过失、缺点”之意。二字组合成“疵咎”,属于同义复合词,强调过错、罪责或应受责备的缺点,语义比单用“疵”或“咎”更重,带有明显的负面评价意味,常指可追究责任的过失或应受惩罚的罪责。
  2. 核心释义:

    • 过失;罪责;可指责的缺点。 这是“疵咎”最核心的含义。它指人或事物存在的、应受责备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缺陷、错误或罪过。
  3. 用法与语境:

    • “疵咎”多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语境,现代汉语口语中已较少使用。
    • 常用于指人行为、品德上的过失或罪责。例如:“身无疵咎”(指自身没有过失)。
    • 也可用于指事物存在的缺陷或问题,但较少见。
    • 常带有被追究、被责难的意味。
  4. 近义词辨析:

    • 瑕疵: 侧重指微小的缺点或毛病,程度较轻,不一定涉及责任追究(如“白璧微瑕”)。
    • 过失: 指无意的错误或疏忽,程度可轻可重。
    • 罪过: 指严重的过失或违反道德、法律的行为,程度最重。
    • 咎戾: 与“疵咎”意义非常接近,也指罪过、过失。
    • 疵咎 在程度上通常介于“过失”和“罪过”之间,强调其可责性。
  5. 文献例证参考:

    • 虽然“疵咎”在现代常用词典中收录不多,但在古代文献和大型权威辞书中可见其踪迹。例如: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疵咎”的释义为:“缺点;过失。”并引用了《后汉书·五行志三》中的例句:“消复灾咎,以致禎祥,其有禆益。” 刘昭 注引《乐叶图徵》:“禹 之时,民大乐,其驪山 野马,自然繁殖……以为马瑞,马有騏驎,騏驎者,仁兽也,牡曰騏,牝曰驎,禹 时来,故有騏驎之瑞。其应:天下太平,政教得中,则騏驎至。政教苛失,咎徵并臻,则騏驎不至。” 其中“咎徵”即灾祸的征兆,“疵咎”与之相关,指导致灾祸的过失。
      • 其他古籍如《宋书》、《新唐书》等史书中,在论述人物功过或天象人事感应时,也偶见类似用法,意指可导致不良后果的过失或罪责。

“疵咎”是一个文言复合词,意指可被指责、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缺点、过失或罪责。它由表示“缺点”的“疵”和表示“灾祸/罪过”的“咎”组合而成,语义较重,强调过失的可责性和潜在危害性。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书面语或研究古代文献时。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及古代史书、典籍中的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疵咎”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缺点、过失或过错,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存在的瑕疵或应受责备的失误。

词源与结构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程器》:“古之将相,疵咎实多。” 意指古代将相也存在诸多缺点和过失。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文学评论、历史分析等,侧重客观指出问题。例如:

扩展说明

该词带有一定文言色彩,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适用于学术或严肃讨论场景,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具体指代的过失类型。

别人正在浏览...

艾命安不忘危拜摺子比冲操量常器常象成论赤府传箭淳鲁大惊小怪东岩酒遁世绝俗房産反剪繁礼飞灰朏然非违风骑赋情告命瑰铄化腐朽为神奇画卵雕薪汇款昏壒兼爱无私交缔金范堇块久滞君子营亢壮匡时济俗连池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联合收割机练裙子理茬儿贸易额美唐末照牧监南面百城前和钱码子赏口蛇巫逝言水鸥思想方法四远随俗雅化遝集通皮相庄消遣品解豸